[图文]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
作者: 殷登祥
页数: 419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以下简称《STS》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聘请国内著名学者花费数年心血撰写而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该丛书的出版不仅对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人类社会的这个崭新阶段中,如何才能抓住新世纪科技革命的机遇,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新世纪STS的新关系、新观念、新思路。《STS》丛书正是在这... (展开全部) 《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以下简称《STS》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聘请国内著名学者花费数年心血撰写而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该丛书的出版不仅对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人类社会的这个崭新阶段中,如何才能抓住新世纪科技革命的机遇,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新世纪STS的新关系、新观念、新思路。《STS》丛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作者简介:
殷登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中心主任,中国STS研究会(筹)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分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天文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哲学、天文学哲学、科学方法论和自然辩证法经典著作研究。主要著作:《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与人文因素》、《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成》、《天文学与哲学》等。主要译著有:《技术哲学概论》、《论恩格斯》、《当代国外天文学哲学》等。
目录 :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定义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特点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意义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简史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定义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特点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意义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简史
第一节 古代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
第二节 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20世纪上半叶)
第三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孕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第五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趋势
第四章 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
第一节 社会的科学技术化
第二节 西方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反思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第四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本质和特点
第五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外在主义”导向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内容结构
第二节 关系模式
第三节 一般规律
第四节 概念和方法
第五节 若干争论
第七章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与社会道路
第一节 STS的酝酿(1978-1985)
第二节 STS机构的出现(1985-1989)
第三节 全国性STS研究高潮的兴起(1990年以来)
第四节 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道路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