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人大科哲 >> 人大科哲 >> 教学与招生 >> 学位论文 >> 正文
2010--杨会丽—科学形相考
  作者:人大科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9    
】【】【

 

杨会丽 博士

 

指导教师:刘大椿教授

答辩时间:2010.05

 

关键词:科学;形相;科学的形相;科学的本质

 

摘 要

科学究竟是什么,或者说科学形相如何理解,一直都是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反过来,对科学的理解又直接影响着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进一步发展。当前,不仅科学的主流形相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那种绝对正确的、作为真理化身的科学形相被解构了;同时,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反科学现象的大量涌入,更使得对科学形相的理解变得模糊与混乱。因此,如何认识与理解科学的形相,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本性问题,便成为当前科技社会所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首先就在于通过对科学形相进行系统、全面而深入的历史考证与逻辑分析,厘清各种不同观点,从而理出一条关于科学形相之认识的清晰思路。这样就不仅厘清了科学形相问题上的各种困扰,也有助于形成对当代科学形相的一个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深入认识科学的本质。此外,对于科学形相的厘清与分析,也将有助于确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并制定合理而高效的科学政策,并形成或端正大众对于科学的态度。这对于科学的长远发展及其作用的合理发挥,无疑也是十分有益的。

除引言与结语外,本文主要包括六章内容。具体来说:第1章主要对科学形相的概念界定、历史演变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说明与分析,从而构成了全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第2章主要对传统上所形成的主流科学形相进行了基本界说,包括主流科学形相的形成及其特征与意义等,并重点分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科学形相——构造性知识说、规范与精神气质说以及多维形相说;在第3章中,本文主要分析了主流科学形相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理论与经验基础,包括经典科学的研究传统、实证主义认识论、默顿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的产业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第4章着重分析了主流科学形相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困境,如归纳与证实的悖论、机械还原论的局限性、科学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知识与权力的相互纠结所产生的问题等;第5章则从现代科学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另类科学哲学、SSK与社会批判理论等对传统理论的超越与反叛,探讨了其对于主流科学形相的解构问题;而在第6章中,本文从当前塑造科学新形相的诸种努力中重点选择了三种最为突出的尝试,即从科学的实践角度、从多元而宽容的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以及从批判常识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科学形相进行的理解与构建,并在对其进行分析与评论的基础上,展现当前构筑科学形相的趋势。最后,在以上对科学形相进行的历史与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科学形相及其未来展望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尝试给出了关于科学本质的一般理解。

本论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以“形相”为主轴,从主流科学形相出发,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史上关于科学形相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既注重不同的科学形相观点,也探究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联;既注重现实的分析,也探求未来的趋向,从综合性的视角,清晰展现关于科学形相的认识脉络。如此全面、系统而深入地探究,便是本研究的特色之所在。

 

 

引 言

1章 科学形相概说

1.1 何谓科学形相

1.1.1 “科学”与“形相”界说

1.1.2 科学形相的概念分析

1.2 科学形相的转变

1.2.1 前科学时期的神秘形相

1.2.2 近代科学及其多元形相

1.2.3 现代科学及其混杂形相

1.3 科学形相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2章 主流科学形相之基本界说

2.1 历史形成的主流科学形相

2.1.1 主流科学形相的流行

2.1.2 主流科学形相的基本特征

2.1.3 主流科学形相的意义

2.2 主流科学形相1:构造性知识说

2.2.1 作为一种构造性知识的科学

2.2.2 以真理为目标

2.2.3 从归纳与概括中产生

2.2.4 可检验性的基本特征   

2.3 主流科学形相2:规范与精神气质说

2.3.1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2.3.2 科学的规范与精神气质

2.3.3 科学的运行与优先权

2.4 主流科学形相3:多维形相说

2.4.1 建制形相

2.4.2 方法形相

2.4.3 知识传统形相

2.4.4 生产要素形相

2.4.5 观念形相

3章 主流科学形相之基础

3.1 经典科学传统

3.1.1 伽利略和牛顿的工作

3.1.2 机械还原论传统

3.1.3 数学与实验传统

3.2 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3.2.1 孔德的实证主义

3.2.2 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

3.2.3 科学合理性的两个支点

3.3 默顿、巴伯的科学社会学

3.3.1 清教伦理与近代科学

3.3.2 科学的世俗化

3.3.3 科学的体制化

3.4 科学的产业化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

3.4.1 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联姻

3.4.2 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   

3.4.3 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4章 主流科学形相之问题

4.1 归纳与证实的悖论

4.1.1 归纳的困境

4.1.2 完全证实的不可能

4.1.3 证伪的不可行

4.2 机械还原论的局限

4.2.1 机械论的自然观及其不足

4.2.2 还原论及其限度

4.2.3 复杂性与操作的困难

4.3 科学过程中的矛盾

4.3.1 表征性科学的困境

4.3.2 “发现”还是“制造”

4.3.3 “文本”还是“操作”

4.3 知识与权力的纠结及其引发的问题

4.3.1 科学的力量与社会权力

4.3.2 微观权力的产生   

4.3.3 专业化的弊端与行政化的遮蔽

5章 解构主流科学形相之探讨

5.1 现代科学发展本身的挑战 

5.1.1 对绝对时空观的颠覆   

5.1.2 科学中的偶然

5.1.3 科学确定性的终结

5.2 另类科学哲学的崛起

5.2.1 理想科学与科学现实的冲突

5.2.2 “无政府主义”的认识论纲领

5.2.3 走向相对主义

5.3 SSK与科学的社会建构性

5.3.1 SSK研究的兴起

5.3.2 科学的社会建构的宏观分析

5.3.3 科学知识的微观建构

5.4 社会批判理论与科学的异化

5.4.1 科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5.4.2 科学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5.4.3 科学的文化霸权

6章 构筑科学新形相之尝试

6.1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形相转换

6.1.1 科学:从知识走向实践

6.1.2科学实践及其特征

6.1.3 地方性的科学知识

6.2 一种多元而宽容的批判理性主义

6.2.1 开放的科学

6.2.2 科学的多元论与科学宽容

6.2.3 科学处于文化之中

6.3 从批判的常识主义出发

6.3.1 批判的常识主义及其认识论

6.3.2 智识形相与建制形相

6.3.3 回到常识

结语 当下科学形相之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大科哲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