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人大科哲 >> 人大科哲 >> 教学与招生 >> 学位论文 >> 正文
2003-娄伟-我国技术创新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人大科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5    
】【】【

娄伟     博士

指导教师: 刘大椿

提交日期: 2003

 

     

 

当前,技术创新扩散、技术转移、科技传播等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内容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论文、著述也出现了很多。但是,涉及技术创新传播方面的内容却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为在技术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无论是从理论上或是实践上来讲,研究技术创新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传播就是技术创新信息借助媒介进行流动,其目的就是实现技术创新信息的市场化诉求。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市场化、扩散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诉求,一项再好的技术发明,如果不为人所知,又谈何扩散?又如何实现其市场价值?毫无疑问,我国大众媒介在传播技术创新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技术创新的传播效果。

本文就是以我国大众媒介在传播技术创新信息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中,笔者从实证分析入手,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哲学、历史、社会等角度,努力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反思,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面也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就理论归属而言,技术创新传播问题的研究属于媒介批评范畴。媒介批评是伴随媒介实践活动发展而发展的,同媒介的历史一样悠久,早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媒介批评在法国就已经非常流行,到19世纪初,西方就出现了专职的新闻批评家,不过,当时大都是就事论事的实践批评,媒介批评理论的出现则是20世纪的事。

当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是媒介批评理论的最早提出者,笔者也同意这种观点。法兰克福学派在科学哲学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不管其是有心还是无意,在文化批判方面的努力又使他们成为媒介批评理论的开拓者。今天,西方媒介批评理论已初具规模,流派众多,总体可分为美国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研究与欧洲的批判/文化研究。

本论文属于媒介批评中的实证研究,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媒介的“硬伤”,相对于意识形态分析等媒介批评理论来说,进行这方面研究可能显得有些“斤斤计较”,但这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承认我国媒介还很不成熟,还存在很多“低级”问题,可能让人感觉脸面无光,但只有承认不足,正视落后,我国媒介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论文分成上下两篇,共五章,各部分的定位如下:

上篇主要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危害,探讨问题的背景与成因,该篇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是“引论”,该章主要对技术创新传播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探讨研究技术创新传播的价值。

在本章中,笔者对技术创新传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技术创新传播就是技术创新信息借助媒介进行流动,其目的就是实现技术创新信息的市场化诉求。技术创新信息所借助的媒介主要是指大众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技术创新也是指广义的技术创新而言。因此,反映新产品、新工艺的新闻、广告,反映企业为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化所进行活动的经济类报道,以及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论文章,都可以看作是技术创新传播的内容。由于技术创新传播同市场联系较多,技术创新信息更多地是经济信息,这一特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章还从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信息、传播主体、受众四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创新传播的构成要素,并尽可能理清技术创新传播与技术创新扩散、技术转移、大众传播、科技创新、科技传播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还分别从三个方面探讨加强技术创新传播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是“技术创新传播问题分析”,该章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审视问题的变迁,既归纳分析了当前问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又从十个不同的方面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大众媒介在传播技术创新信息时存在的问题,并从信源、传播者、受众等不同角度探讨问题带来的危害。

技术创新传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纸质时代同电子时代的传播有明显的不同,电子时代的传播同网络时代的传播又有着显著区别。虽说技术创新传播存在的问题显示出无序、混乱的特点,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总地来说,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在媒介上的反映,并被媒介进一步放大。各个时代的问题在种类方面相差不是太多,区别就在于不同的时代问题的重心有所不同。从世界传播的发展史来看,技术创新传播问题先后出现过以下几个不同的焦点:1、传播内容少而慢;2、用虚假信息进行误导;3、依靠夸大炒作进行诱导;4、垃圾信息泛滥。在未来的后信息时代,安全问题将突现出来。

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传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1、夸大现象严重;2、垃圾信息泛滥;3、虚假问题屡禁不止;4、盲目跟风 、炒概念;5、技术创新信息不新;6、表现形式缺乏新意;7、侵犯知识产权;8、不正当竞争;9、信息分布比例不合理;10、泄密问题等。

本章把技术创新传播问题带来的后果大致归纳成三个方面:1、物质上的损失,即给消费者、企业造成的巨大物质损失;2、精神上的伤害,主要表现就是“催生病态的人”;3、生产力的自阻碍,由于问题的存在,使受众对媒体产生信任危机,并抑制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三章是“背景与原因”,该章既从现实、历史等角度分析问题的“外因”,也从人的功利主义、能力问题等方面讨论问题产生的内因,并通过“球网过滤理论”等内容来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过程。

笔者认为,导致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传播出现问题的“外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转轨中的混沌。从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纷繁复杂的,这个过程也是比较混乱,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在从无序到有序之际,有关范式主体要为混沌付出相当大的代价;2、科学精神的欠缺。当前技术创新在传播时出现的许多问题,有许多是因为科学精神的缺乏而直接或间接带来的恶果。比如在传播技术创新时的浮躁心态、缺乏诚信精神、不能实事求是等等;3、传统劣性的延续。中国的大众媒介在虚假、夸大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遗风,且不说在二十世纪早期,大众媒介虚假报道的泛滥成灾,就是文革期间的“放卫星”,也足以遗毒很长一段时间。另外,传统科技理念的误区、人治哲学思想的延续、面目可憎的科技文风等传统劣性的延续,也给技术创新传播带来不少的问题;4、各主体的本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带有两面性,技术创新传播也毫不例外,由于自身的局限,技术创新传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被看作是痼疾、本性,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可以减少)。

除了外因,导致我国技术创新传播出现问题的内部因素也很多,不过,追根溯源,技术创新传播中出现的绝大多数源问题都可以归到以下两点:1、人的功利主义本性;2、能力的制约。

源问题只是为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能,但其真正实现,也不那么容易。如果技术创新传播自身能保持一个较好的生态,很多源问题是不能带来现实危害的。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市场环境、媒介环境都很不完善,不能有效遏制许多源问题,结果导致问题丛生。在本章,笔者试着用一种“球网过滤理论”来诠释源问题变成现实问题的过程。“球网过滤理论”是指,在技术创新传播大环境下,市场环境、传播环境、受众的认知环境就如同三个球状网,对各种源问题都有过滤功能,但因三层“过滤网”都存在许多漏洞,结果导致部分源问题变成现实问题。

下篇主要是针对问题进行对策与前瞻性研究,该篇包括第四章与第五章。

第四章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该章主要从思维创新、整合、简单化、服务、自我否定、新技术的利用等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通过典型案例来寻求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方法与途径。

要解决技术创新传播的问题,当然是要标本兼治,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这却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在现实实践中,为应对技术创新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市场管理部门、媒体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有些媒体对违规的记者、编辑处理的也很严厉,但问题并不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具体解决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就导致“摁下葫芦漂起瓢”,老问题还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新问题又出来了。另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许多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功利主义思想、能力的制约、环境的漏洞是导致我国技术创新传播出现问题的根源,要想从根本上缓解问题,就应主要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寻找解决方案。从宏观上来讲,要较好地解决技术创新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异化现象,常用的有“发补丁”、“升级”、“推出新操作系统”等几种方法,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推出新操作系统”,即包括转换体制在内的建构新范式,要尽快完成从旧范式到新范式的转换,当前的核心工作是进行“斩首行动”,也就是完善竞争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才能有效遏制功利主义本性的实现,才能刺激各主体提高自身能力的主动性,才能有效规范技术创新的市场、媒介环境,才能有效避免治标不治本的误区。从具体操作方法上讲,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手:1、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支持系统,这是规范竞争机制的重要内容;2、不断创新应对问题的方法。

另外,在技术创新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着大量垃圾信息充斥其中的技术创新信息环境,加强技术创新传播的有效性、效果最大化研究就愈发显得重要。很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学科门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业已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传播者、受众的角度来谈如何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很少有从信息主体(信号源)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研究不足,在本章中,笔者通过具体案例,着重从技术创新主体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这一诉求。

第五章是“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支持系统”,该章主要从媒介生态环境、市场的可持续性问题、受众的角色问题、科技传播理念、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为技术创新传播建立一个较好的外部保障系统,以实现技术创新传播的良性发展,这也是建构技术创新传播新范式的主要内容。

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支持系统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市场环境、传播环境,并提高受众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完善技术创新传播的过滤机制,加强三层“过滤网”的功能,尽可能堵塞“漏洞”。

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在短时间内要很好地解决当前技术创新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现实困难,完全解决更不可能。但是,经过努力,我们还是能为技术创新传播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由于技术创新传播涉及到很多方面,问题的产生也非常复杂,因此,在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支持系统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不过,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讨论媒介生态、技术创新市场的可持续性、受众角色的转换、培养正确的科技传播理念、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着力点等几个核心问题,作者力求通过这几点来探讨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支持系统的支撑点。

在论文中,笔者在尽可能全面学习其它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在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努力系统地提出问题。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科技传播、技术创新扩散等内容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广泛的研究,但少有从传播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笔者比较系统地提出研究技术创新传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对我国技术创新传播的异化现象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既系统地对技术创新传播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又从历史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传播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时期问题的典型特点。同时,还从物质损失、对人主体性的异化、生产力的自阻碍等角度揭示了技术创新传播问题带来的危害。

其次,在理论方面也努力进行创新。在论文中,笔者把科技哲学、科学史、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综合应用到技术创新传播的研究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在问题的分析上,既提出“球网过滤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传播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又提出了“市场的失范”、“契约的错位”、“人治哲学思想的延续”、“媒介自身的痼疾”、“企业的本性”等观点,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地解构;在对策上,则提出了“发补丁、升级、推出新操作系统”,“新春秋战国范式”,“整治牛皮癣广告式的解决方案”,“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支持系统”等观点或理论。

第三,在实践创新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本论文中,笔者努力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思考应用到论文中,文章同实际联系较紧。笔者积极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笔者既从高科技发展的特点归纳出一些新思维、新方法,并应用到技术创新传播问题的对策上,又总结出一种新的科技文体,同时,又结合几个具体案例,从技术创新主体的角度切入,对技术创新传播效果最大化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内容完全是从实际操作着手,而且还客观地分析了如何正确运用炒作,处于弱势地位的技术创新主体又如何传播自己的技术创新信息等具体问题。

总之,在本论文中,笔者努力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尝试,但由于水平有限,肯定还存在许多疏漏及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前言

 

上篇  问题与根源

 

第一章  引论

1.1  技术创新传播的基本概念

1.1.1  概念界定

1.1.2  传播模式与构成要素

1.1.3  相关概念的理清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9

1.2.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技术创新传播问题分析

2.1  历史与现实的审视

2.1.1  从历史的视角审视问题焦点的变迁

2.1.2  当前技术创新传播的特点

2.1.3  当前技术创新传播问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2  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

2.2.1  夸大现象严重

2.2.2  垃圾信息泛滥

2.2.3  虚假问题屡禁不止

2.2.4  盲目跟风 、炒概念

2.2.5  技术创新信息不新

2.2.6  表现形式缺乏新意-

2.2.7  侵犯知识产权

2.2.8  不正当竞争

2.2.9  信息分布比例不合理

2.2.10  泄密问题

2.3  危害

2.3.1  物质上的损失

2.3.2  精神上的伤害

2.3.3  生产力的自阻碍

 

第三章   背景与原因

3.1  转轨中的混沌

3.1.1  市场的失范

3.1.2  媒介的漏洞

3.1.3  契约的错位

3.1.4  去中心化

3.2  科学精神的欠缺

3.2.1  浮躁的世界

3.2.2  神话创新

3.2.3  诚信精神的缺乏

3.3  传统劣性的延续

3.3.1  虚假、夸大作风的历史继承

3.3.2  传统科技理念的误区

3.3.3  人治哲学思想的延续

3.3.4  面目可憎的科技文风

3.4  各主体的本性

3.4.1  技术创新传播是把双刃剑

3.4.2  媒介自身的痼疾

3.4.3  企业的本性

3.5  从深层次探寻问题的成因

3.5.1  问题的根源

3.5.2  问题的实现

 

下篇  对策与前瞻

 

第四章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4.1  关于对策的思路

4.1.1  建构新的范式

4.1.2  解决问题的关键

4.1.3  具体思路-

4.1.4  基本原则

4.2  新形式下应对问题的方法

4.2.1  创新思维

4.2.2  善于整合

4.2.3  复杂问题简单化-

4.2.4  服务为先

4.2.5  敢于自我否定

4.2.6  勇于利用新技术

4.3  实现效果最大化诉求的方案

4.3.1  技术创新传播的诉求

4.3.2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途径

4.3.3  弱势技术创新主体的出路

 

   第五章 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支持系统

5.1  建立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

 

5.1.1  媒介生态问题的提出

5.1.2  “新媒介生态”

5.2  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

5.2.1  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5.2.2  提高原始技术创新能力

5.3  受众角色的转换

5.3.1  受众的责任

5.3.2  受众主动性真正实现的希望

5.3.3  受众主体意识的否定之否定

5.4  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着力点

5.4.1  正确认识政府的作用

5.4.2  落实是当务之急

5.4.3  标准的高与低之争0

5.5  培养正确的科技传播理念

5.5.1  提高公众的科学理念素养

5.5.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大科哲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