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211209]科哲前沿第39讲: 张明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哲学批判与反思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10    
】【】【

 

 

2021129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联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博士生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大讲堂,在人大国学馆226教室和线上会议室如期进行。

本次讲座主讲人张明国是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同时他还担任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特级教授等多项职务。张明国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哲学批判与反思》。人大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讲师滕菲博士主持本次讲座。人大的博士生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青年学者共同参与了线下和线上的讨论与互动。

张明国教授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哲学考量,主要包括“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当代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建构”等四个方面内容。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加速融合发展、创新密集活跃、影响社会显著等三大特征。张明国教授运用详细的案例、数据和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概述诺贝尔奖中的科学和技术(以日本为例)、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涵盖数学、化学、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神经科学、生态科学、能源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以及未来100的项技术创新,较为全面地反映以及论证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上述显著特征。

其次,科学技术发展是把双刃剑,引发诸多社会及伦理问题。张明国教授以生动形象的案例说明了当代人的技术生活困境,例如书写遗忘、交流工具简单化、人的屏幕化、思维条码化、消费主义、食品垃圾化、人的懒惰和环境污染等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等多方面问题。张明国教授指出,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伦理问题上。医疗生殖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网络技术、量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引发了不同层次的个人与社会伦理问题。

再次,科学技术的社会及伦理问题需要哲学的反思性和批判性介入。张明国教授以清晰的思想及理论脉络呈现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两大主要思潮。

科学的哲学思潮包括了逻辑实证主义(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代表)、批判理性主义(以波普尔和拉卡托斯为代表)、社会历史主义(以库恩为代表)和科学自由主义等学派。上述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从不同视角对科学主义(方法论)进行相应的辩护与反思。生态主义、动物解放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占据了反科学主义思潮的主流。

技术的哲学思潮主要包括了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并隐含技术乐观与悲观主义的思想线索。工程技术哲学从技术内部分析技术的本质和技术活动的规律,代表人物有沃克、尤尔、卡普、恩格迈尔、席梅尔和德索尔。人文技术哲学主要从宗教、哲学等方面反思和批判技术本质及其规律,主要代表人物有芒福德、海德格尔和埃吕尔。

最后,科学技术的伦理建构包括个人、社会与国际三个维度。张明国教授认为,个人伦理建设涉及技术发明家的伦理建设、技术使用者与技术评论家的伦理素质。在社会伦理建设中,公众应理解科学技术和接受伦理教育,并能参与到技术评估或评价中。政府则通过技术立法和行政执法来规范技术家和企业的技术行为。企业应和公众、政府协商,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尊重人权的企业伦理秩序。针对国际伦理建设,应通过各类国际组织来建立国际社会伦理秩序,促进技术、自然、社会持续发展。

滕菲老师对张明国教授的讲座内容给予了积极评价和总结。张明国教授在讲座中以科技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科技的哲学思潮为线索,以科技的伦理构建为旨趣,对当代科学技术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哲学考量。他针对评议人、现场同学和线上师友所提出问题做出了细致的回答,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人大科哲博士生谭泰成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21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