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类别:博士论文
论文作者:欧阳聪权
指导教师:王鸿生
答辩时间:2011-5-14
科技与政治是贯穿科学家钱学森一生的两条主轴。自中国科技落后、政治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钱学森立志成为科学家,投身科研领域之后,他始终处于复杂的现代科技与政治关系之中:先是美国期间潜心科研时遭遇麦卡锡主义风云的冲击与纷扰;回国领军中国航天科技后又必须应对“科学逻辑”与“政治运动”的碰撞与冲突;晚年又着力在科技与政治之间维持平衡。因此,科技与政治不仅是钱学森人生和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主题,同时也是深入研究与全面理解钱学森的关键维度与重要切入点。
本文从科技与政治的视角研究钱学森,深入考察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卷入现代科技与政治的冲突之中,以及如何去应对和处理他所面对的复杂的科技与政治关系。在现代政治对科技进行全面干预与控制的背景下,20世纪科技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不稳定性,科学家钱学森在应对和处理复杂的科技与政治关系时就像行走在高空钢索之上,经历了从失衡、碰撞与调适到趋于平衡的历程。当然,科技与政治相互纠结的“钱学森现象”也充分体现了20世纪科技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演进历程。
论文从历史维度把钱学森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即志业选择时期、美国留学时期、国内领军航天事业时期与晚年时期。论文认为,钱学森对科技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呈现了从“不问政治”到“卷入政治”,最后再到“介入政治”的逻辑演变。
论文第一章对钱学森出生与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家庭影响做一简要说明。钱学森年轻时志业的选择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家庭教育紧密相关。首先,旧中国科技落后与政治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钱学森认识到发展先进科技是富国强民的首要途径。其次,父辈特别是其父浓厚的爱国情结与实业兴国的理念也对钱学森产生重要影响,最终促使他选择科技报国作为终身志业,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他后来的事业生涯中始终要面对复杂的现代科技与政治关系。
第二章主要分析和探讨钱学森在美国如何从一个“不问政治”的杰出青年空气动力学家被迫卷入国际政治纷争之中,并酿成“钱学森事件”的深层根源。笔者认为,“钱学森事件”的形成首先是现代政治过度干预与控制科技活动的产物,当然,钱学森当时未能意识到他独特的科技知识背景与现代政治之深刻关联,以致于没有恰当处理科技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也是导致“钱学森事件”发生的重要起因。
第三章主要分析和探讨钱学森在领军中国导弹与航天科技时期如何去应对和处理所遭遇的多次政治碰撞与冲击。在“科学逻辑”与“政治运动”的冲突中,为了生存和事业发展,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服膺真理与政治考量、科技理性与政治热情、科学思维与政治思维的之间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与退让。独特的举国科技体制对于成就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与推动作用。不过,另一个方面,它也促成了科技高度政治化现象,这种特殊的现象是致使钱学森多次陷入政治困境的重要根源。
第四章主要分析和探讨晚年钱学森怎样在科技与政治之间维持一定平衡。晚年的钱学森对科技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因此他一方面重返学术领域,在系统工程等诸多领域中取得了许多具有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对科技活动的指导作用。不过,他在倡导颇具争议性的人体科学研究时仍然遭遇到了一定的政治阻力。但他在此次活动中并没有受到太多冲击,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晚年处理科技与政治关系的协调能力增强。当然也与文革后中国科技与政治之间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良性互动有关。此外,我们也可从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结构中来解读着力在科技与政治之间维持张力的晚年钱学森。
结语部分从“钱学森现象”透视现代科技与政治关系之演进,展望科技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另外,从“钱学森现象”也可以解析现代科技与政治的共生性。
关键词:钱学森;科技与政治;关系
目 录
导 论
0.1 选题的意义
0.2 相关研究综述
0.3 论文的主要架构
0.4 论文的特色与结论要点
第一章 家国影响与志业选择
1.1 童年时代科技落后与政治动荡的社会背景
1.2 全人格教育的熏陶与父辈的影响
1.3 立志成为科学家
第二章 美国期间潜心科研中的政治纷扰
2.1 在美国航空学界崭露头角
2.2 卷入美国军用火箭与导弹研发
2.3 遭遇“钱学森事件”
2.3.1 “钱学森事件”的缘起及经过
2.3.2 “钱学森事件”的真相及科技政治根源
2.4“钱学森事件”对钱学森的主要影响
2.4.1 精神层面:身心备受摧残
2.4.2 事业层面:被迫转变研究领域
2.4.3 观念层面:改变对美国政府的看法
第三章 领军中国航天科技与政治冲击
3.1 奠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
3.1.1 导弹研制:新中国强烈的政治诉求
3.1.2 启动导弹研究计划的最关键角色
3.1.3 谋划、指导与运筹导弹与航天工程
3.2 应对“科学逻辑”与“政治运动”的冲突
3.2.1 反右派运动中的服膺真理与政治考量的困惑
3.2.2 大跃进运动中科学理性与政治激情的失衡
3.2.3 文化大革命中科学思维与政治思维的错位
3.2.4 从举国体制解读科技与政治纠结中的钱学森
3.3 政治冲击中钱学森成功推动导弹航天事业的主要原因
3.3.1 主动处理科技与政治关系
3.3.2 组织主体的强力支持与保障
3.3.3 个人事业、民族复兴的理想与党的需求相契合
第四章 趋向平衡的晚年学术探求与政治生活
4.1 创立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
4.1.1 钱学森系统科学理论形成的三阶段
4.1.2 钱学森系统科学理论中的方法与方法论突破
4.2. 人体科学研究之论争
4.2.1 人体科学研究论争的缘起
4.2.2 论争焦点及论争双方观念的差异
4.2.3 钱学森对论争中政治因素的恰当处理
4.3 呼唤科学精神与杰出创新人才
4.3.1 倡导服膺真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4.3.2 从“性”“量”交融的创新人才到“钱学森之问”
4.4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理论的意识形态色彩
4.4.1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提出
4.4.2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成及意义
4.4.3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4.5 在科技与政治之间保持平衡的晚年钱学森之思考
4.5.1 晚年在科技与政治之间保持平衡的原因分析
4.5.2 从中华文化传统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中理解钱学森
结语 “钱学森现象”之启思
从“钱学森现象”透视现代科技与政治关系之发展
从“钱学森现象”解析现代科技与政治之共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