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人大科哲 >> 人大科哲 >> 教学与招生 >> 学位论文 >> 正文
2009—孙丽—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文化透视
  作者:人大科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5    
】【】【

孙丽    博士

指导老师:王鸿生教授

答辩时间:2009.12

 

关键词:“两弹一星”;核武器;研发;核战略;航天精神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研发“两弹一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全文从社会文化视域探讨了“两弹一星”研发的历史背景、主要历程以及“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原因和意义。具体论述中,还考察了关键人物的作用、苏联对中国核技术的援助、中国核战略的演变以及研发“两弹一星”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导论部分,论文开篇指出,20世纪60-70年代“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后续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物质层面看,中国的核武器系统构成了其现代国防中的核盾牌和核威慑力量。从精神层面看,“两弹一星”的研发展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科技知识分子推动国防科技发展的决心和力量,还塑造了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两弹一星”精神。

现有中外相关研究成果缺乏从社会文化视域对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本文力图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两弹一星”的研发进行较系统的探讨,拓展相关研究的分析视域,全面系统地把握“两弹一星”事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阐发其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价值。

第一章,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历史文化背景。核武器是现代科技发展和二战战争形势结合的产物。在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对结束二战以及此后的国际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苏联和英法也相继研发成功原子弹。二战后,中国与美苏等国同为战胜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和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其在后来的民族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更加坚强和自信。拥有战胜国的优势政治地位为中国后来研发“两弹一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国民政府研制核武器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为新中国研发核武器准备了部分早期人才。50年代,在朝鲜战争以及台海危机中,美国的核威胁和讹诈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迫于形势不得已决策研发核武器,后来又决定研发人造地球卫星。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留学归国科学家以及部分具有留学背景的中共党内的政治家在中国“两弹一星”研发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主要历程。本文将该历程划分为中国共产党决策研制核武器、争取苏联援助和苏联停止援华以及中国独立自主研发成功“两弹一星”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重点事件及核心成果进行叙述和提炼。其中重点探讨了苏联对华进行核技术援助的问题,认为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个人层面的冲突、两国对发展道路的认识分歧、最高领导层对重大战略问题的不同考虑以及中共强民族主义的处理国家关系方式,是导致苏联最终停止援华以及两国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对中国研发成功“两弹一星”之后国际社会的反响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美苏都曾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遏制中国发展,中国甚至一度面临美苏两国联合核打击的险境;而台湾、印度和日本视中国核力量为极大的威胁,因此加紧防范中国;广大第三世界友好国家则理解和支持中国。

第三章,“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原因。本文认为,“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核心领导人的重要作用,核心科学家的直接贡献以及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的优势作用。首先,本文集中论述了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等人在“两弹一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毛泽东适时做出了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关键战略决策,而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等人则具体领导和组织实施“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其次,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群体在“两弹一星”研发中做出了直接的突出贡献,发挥了核心科学家的重要作用。再次,周恩来领导的中央专委的集中统一指挥和当时中国的大科学体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了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和士兵及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第四章,“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意义。本文考察了中国核战略的演变,对中外截然不同的核战略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西方核战略具有强势攻击性,而中国核战略则具有积极的自卫防御特征。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目标与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负责任的大国地位和作用是一致的。本文认为,在世界动荡不安、局部核战争危险仍然存在的形势下,为了有效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要发挥核武器系统在中国现代国防力量中的核心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具有了现代国防力量中的核武器系统,形成了具有威慑力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显著,其中最突出的是气象和通信卫星系统、载人航天以及探月工程等重大成就。“两弹一星”研发过程中还产生了重要的精神成果,即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三大航天精神”。

 本文认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部分重要核心价值,在“两弹一星”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精神和文化成果,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中国的现代文化。其中尊重知识、自主创新以及爱国奉献等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航天精神的灵魂之中,而且贯穿在中国共产党从尊重知识到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执政理念当中,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仍发挥着推动的作用。因此,“两弹一星”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当代中国文化,在精神层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 

 

 

  1

0.1问题的提出

0.2相关研究综述

0.3主要研究方法

0.4论文主要架构

1  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历史文化背景

1.1政治背景:二战中后期科技与政治环境

1.1.1德美等国原子弹的研制

1.1.2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1.1.3国民政府研制原子弹的尝试

1.1.4外部核威胁施加的压力

1.2人才背景: 建国初期留学人员促进研制

1.2.1归国留学生的参与和推动

1.2.2留洋政治家的抱负和支持

2  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主要历程

2.1中央决策研制核武器

2.1.1中央坚定研制决心作出决策

2.1.2中央部署研制任务落实工作

2.2争取苏联援助与苏联停止援助

2.2.1苏联核技术援助与停援

2.2.2苏联毁约停援的原因

2.3独立研发成功“两弹一星”

2.3.1集中领导坚持独立研发

2.3.2成功研发原子弹和氢弹

2.3.3成功研发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2.4成功研发后引起各方反响

2.4.1美苏试图遏制打压中国

2.4.2台湾及印日加紧防范中国

3章 “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原因

3.1核心领导人的重要作用

3.1.1毛泽东的战略决策作用

3.1.2周恩来的关键领导作用

3.1.3聂荣臻的组织协调作用

3.1.4张爱萍的管理实践作用

3.2核心科学家的直接贡献

3.2.1钱三强组织领导研发

3.2.2钱学森开创航天事业

3.2.3邓稼先献身研发事业

3.3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

3.3.1集中统一领导的大科学体制

3.3.2中央专委领导的大力协同

4章 “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意义

4.1中西方不同核战略的文化意义

4.1.1美俄等国形成进攻性核战略

4.1.2中国奉行防御性核战略

4.1.3核武器系统居核心地位

4.2 “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文化意义

4.2.1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4.2.2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部分核心价值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大科哲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