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241219]科哲前沿79讲-申丹娜-不确定性与气候治理
  作者:pstruc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23    
】【】【

  

20241219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学逻辑与方法论博士生大讲堂”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1001教室如期举行。讲座由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正高工申丹娜主讲,题目为《不确定性与气候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滕菲主持讲座,博士生王誾对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

申丹娜老师首先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尤其强调了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联。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极端天气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频发和重发的高温、干旱、洪水威胁粮食安全,增加农业风险,并导致粮食产量波动加剧;增暖与降水波动导致的水旱灾害使水资源脆弱性上升;极端天气下,能源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尖峰负荷激增、供应可能中断、安全运行紧绷等突出风险;气象灾害还会引发金融风险。但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中也有发展机遇。气候变化可改善部分地区的生存环境,增加水资源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研究表明,气象要素是GDP增长的贡献要素之一。气象条件对我国金融业GDP的贡献达8.1%。以2023年为例,金融业GDP达到10.3万亿元,而气象条件对这一数字的贡献高达8400亿元。合理利用气象条件也可带来农作物增产。每年,气象预报在农业上带来的经济效益在1028-2266亿元。

面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申丹娜老师强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科学、伦理、政治和生态的复杂问题,气候治理面临全球化特征与治理主体碎片化、责任归属不确定性、地方发展诉求与治理需求差异化、以及全球不平等矛盾与冲突等多重挑战。在理论层面,气候治理的核心困境是政治、经济等效用性同科学自主性的过度交织。政策和科学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政策议程总是在“基于知识”的认知共同体和“基于利益” 辩护原则下交替出现,科学与政策的关系问题在实际事件中总是变化并可以协商的。

为深入理解气候治理所面临的困境,申丹娜老师引导学生们比较了气候治理与臭氧治理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二者都是由科学家发现和推动,都是时间尺度大、涉及范围广、 潜在危害大的全球性科学问题,但却有着两种不同的发展历程。申丹娜老师总结道,我们不可完全把臭氧治理方式照搬到气候变化的治理中,但是在治理过程中,一些基本原则仍可借鉴,如无悔原则和预防原则,早期行动可能会需要更多前期成本,但在未来会取得更大的收益。

讲座最后,申丹娜老师提出了两点治理措施:其一,建立传递和准确转换科学信息的平台,将气候教育融入大、中、小学的课堂教育中,并整合社会科学,着手开发更多的跨学科教材,培养跨学科从业人员;其二,尽快加快碳封存、碳捕捉等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后,滕菲老师和王誾对讲座进行了评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董曜)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24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