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241104]科哲前沿77讲-杨庆峰-具身智能前景与未来的哲学反思
  作者:pstruc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1-13    
】【】【

 

    20241104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当代科技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1002室如期举行。讲座由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教授杨庆峰主讲,题目为《具身智能前景与未来的哲学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主持讲座,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吴静、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讲师滕菲担任评议人。

在讲座中,杨庆峰教授首先对“具身、智能体与超级智能”的概念分别进行介绍,他指出,对具身的理解存在两种路径:(1)思维与身体的二分法,(2)精神外化的具体形态;对智能体的理解需关注两个关键要素:(1)智能,(2)身体;具身智能是通向真正智能的最后一步。其次,他分析了超级智能的三条实现路径,其中,通用路径有助于非自然环境任务,如文生图,但是会忽略身体维度;具身路径有助于应对自然环境;交互路径有助于超级智能体的训练和进化,但是人类获得什么却不得而知。

紧接着,杨庆峰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人形更多是出于一种功能性的考虑,它有利于融入人类社会的需要,无助于智能进化。随后,杨庆峰教授抛出一个问题,即“有利于进化的具身形态意味着什么?”他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超级智能与人类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虽然拥有各自的意识形态及进化方式,但同时也存在共同点。他指出,超级智能具有索要外在具身形态完成进化的内在需求。当人类无法设计出智能进化所需要的特殊形态时,这便成为令人担忧的关键问题。

最后,杨庆峰教授得出几点结论:(1)具身智能是通往超级智能的三条路径之一;(2)机器的人形不是必要的,是融入人类社会的一种需要;(3)现有的具身机器人主要是完成现实环境中的任务;(4)智能寻求适合进化的具身形态要求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需要引起警惕。

在评议与交流环节中,针对刘永谋教授提出的“类人和超人的关系”与“具身和智能的关系”问题,杨庆峰教授认为,回答“类人和超人的关系”问题,应区分“Superintelligence”与“Ultraintelligence”这两个概念,“Superintelligence”概念强调类人和超人的内在关联,认为超人是类人的高级阶段;“Ultraintelligence”概念认为超人不是类人个体积累的结果,涉及一种分裂的状态。此外,他认为,现有的具身智能不会导向超级智能,但是当大模型嵌入以后,随着大模型的升级,智能的超级性就会产生。针对吴静教授提出的“是否有必要将交互智能作为实现超级智能的专门路径”与“当后人类身体与智能相结合,智能索要身体,以人类身体为基础进行进化是否会更加可怕”问题,杨庆峰教授认为,当我们基于“实体—属性”的二维框架来看待事物,会将交互智能看作一种属性,将通用和具身智能看作实体。但如果打破上述的二维框架来思考智能,不将交互看作一种属性,交互智能的路径便显现出来,它具有一定的价值。针对第二个问题,他认为,在人类与超级智能交互的初期建立契约关系,可以避免后续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滕菲讲师提出的“如何理解智能体的进化”与“契约需建立在已知的预测之上,当超级智能进入较为复杂的阶段从而无法预测,契约是否还有效果”的问题,杨庆峰教授认为,智能体的进化不关注自身结构复杂与否,其更关注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在环境中做出最优选择,因此“适应”一词能更好地描述进化过程。此外,他指出,目前在研究中更多关注契约的性质问题,契约的前提问题是下一步深入思考的方向。(供稿人:白英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24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