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231113]科哲前沿67讲-Marcus-Governing AI for the Greater Good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15    
】【】【

 

2023111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当代科技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在腾讯线上会议室如期举行。讲座由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Marcus Düwell教授主讲,题目为《Governing AI for the Greater Good》。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小伟副教授主持讲座,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滕菲讲师担任评议人。

在本次讲座中,Marcus Düwell教授希望将人工智能问题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展开探讨,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出发,首先阐明进行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一般性的技术伦理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在人工智能的具体问题中将其转向一种哲学人类学的讨论,进而指出在伦理学的意义上,我们为何必须将“治理人工智能”这一行为本身就视为是善的。

Düwell教授首先列举了人工智能治理政策所可能期望达成的一般性目标:我们希望AI可以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获取和组合知识、扩展人类的操作能力、排除人类的缺点以实现安全、提高效率并消除官僚主义、使人类的生产更具有可持续性、并促进对这样一个拥有 80-100 亿人口的世界的管理。但当前的人工智能显然无法在缺乏治理的情况下实现上述目标,而这样一种治理至少面对着在AI的可控制性、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新闻)、对教育的冲击、责任分配问题、军事应用、助推/操纵和累积性改变等七个方面所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这些挑战,彰显着其对人类生活与行动可能的种种改变,这些改变是否可控、如何可能、应该由谁管控,AI的引入是否可逆等问题都尚不明确,这都要求我们对AI展开伦理分析与规范。

Düwell教授指出,在这里一个值得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就是Roger Brownsword在其著作《Law Technology and Society》中所指出的:人类行为正在根本性的被技术和设计活动所替换,进而使人类伦理与法律也实际上被技术所替换的问题。这一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对伦理学的部分根本性假设:伦理与人类行为之间是内在关联的,共同的道德信念以我们能够理解某些信念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效为前提。伦理学从根本上假设了我们为理由而行动的能力,假设了我们的能动性等等。但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伦理进路仍旧允诺了我们不同的可能性。在后果主义中,后果的核心地位似乎允诺了只要结果一致,人类行为与技术在原则上是可以替换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和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而言,人类行为和伦理之间应该被视为具有一种更为紧密的联系,因而必然反对这种替换。

在此基础上,Düwell教授所想要追问的是:哪些人类学的假设使上述这些伦理学进路所持有的观点成为可能?这里所采用的主要思想材料,来源于哲学人类学的代表人物赫尔穆特·普列斯纳(Helmuth Plessner),其代表作Levels of Organic Life and the Human从生物学的背景出发,追问了人类行为何以可能,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天然的人工存在”。这一思想材料使Düwell教授能够处理自身所想要追问的,人类追求美善的行为在生物学上是如何可能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结论在于:我们是依赖于环境的、天然的人工存在,是被语言、文化等媒介即时的调节着的,能够选择自身视角的生物。在这一人类学视角下,人的权利、责任与可能,以及诸如人的脆弱性、有限性等等特征本身就应当被视为是一个必须被尊重的,使人之为人的核心方面,而不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人类必然创造人工环境并在其中生活,而人工智能正是这类产物之一,坚持对人工智能的治理,本身就是维护人之为人所必须坚持的一个方面。

在评议与交流环节中,李建会教授指出Düwell教授所介绍的,普列斯纳对人类本质的剖析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且有趣的研究视角。滕菲讲师认为将行为让渡给技术何时实现了便利,何时则威胁了人类的自主性,确实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普列斯纳所给出的解释似乎将我们置于更典型的人文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一边,但对于部分后人类主义者或关系主义者,将很多人类行为让渡给技术似乎是更容易被接受的,如何回应这一类观点?Düwell教授回应认为,确实在很多技术发展的案例中,部分能力的让渡会带来其他能力的提升,因而可以被认为是不成问题的,但这并不能直接得出不存在某种人之为人的本质的结论。就此而言,人类学所发掘的,人之为人的根本性结构与特征,以及我们在现实案例中所看到的诸如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的重要性的认可,或者文化的共通性等等要素,恐怕很难被视为是可以经由对本质主义的批判而简单取消的,这确实要求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王小伟副教授指出,维贝克等人同样为技术与人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描述,如何看待这种描述和此处哲学人类学立场之间的异同?Düwell教授回应认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并不认可维贝克等人所采取的,认为技术发展迎来了一个根本性的新阶段,甚至抛弃了旧有人类框架的观点,人类学框架仍旧足以给出一种在许多情境下更为精确的描述和解释,在宣称我们超越了旧有人类特征之前,我们仍旧需要更深入的解读人类自身的特征。此外,在场师生也与Düwell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供稿人:金琪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22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