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吾伦讲坛”第13讲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902会议室举行,社科院科技哲学研究室承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劲杨教授应邀作题为《探析当代整体论的思想整合与形式分析》的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段伟文研究员主持了本次活动。本场讲座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模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天津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众多师生们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刘劲杨教授首先指出,在日趋复杂的当代人类活动中,整体论位于20世纪后半叶哲学不同领域深远变化的中心。科学与哲学的发展促成了整体论思想版图的扩张,整合不同领域的整体论思想成为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刘劲杨老师对整体论思想版图进行了梳理,整体论相关思考可溯源到古代哲学,20世纪以来的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论、复杂性科学、认知科学、生态学等科学前沿均是推进当代整体论发展的主要动力。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对整体主义路径的拓展形成了丰富多彩乃至错综复杂的各种整体论。这些研究可划分为哲学与科学两大进路,其中哲学进路的整体论研究包括形而上与思辨哲学、整体主义知识论以及逻辑与形式分析这三条不同的进路;科学进路则包括,心理学中的整体主义,生物学、生态学与社会学中的整体论,以及由系统论到复杂性科学的整体论科学进路。
这些不同领域的整体论的题材差别很大,很难具有相互通约的讨论基础,因此要想整合不同领域的整体论,必须要开展对整体论的形式分析。刘劲杨老师强调从“题材”转向“形式”。形式分析不仅指一种狭义的对命题的形式分析,更是通过形式与题材的结合以整体与部分为基础对整体论进行更为深入的形式分析。
在建构整体论的形式分析框架中,刘劲杨老师引入了有机整体论哲学家巴姆所提出的极性范畴,在此基础上建构出了当代整体论的分析不同进路。他认为,对整体论可进行五种可能的形式分析:对作为极点的整体和部分进行形而上分析,作为此极的元素奠基的弱整体论形式分析,作为彼极的整体优位的强整体论形式分析,对整体与部分对立的形式分析以及对整体与部分的不同维度的形式分析。在这五种形式分析之中,第一种是形式分析的元理论,而后四种分析则需要结合具体的题材进行。例如,迪昂-蒯因论题就可以作为一种对整体与部分对立的形式分析的素材。这些不同进路的形式分析,充分呈现了整体论及其与还原论在不同维度、不同进路的复杂论争,并揭示了形而上层面整体论的深层困惑。
讲座快结束时,刘劲杨老师还谈了金吾论先生生成论对自己整体论研究的影响。他最后的研究体会是:1)跨学科的整体论研究不应是整体论题材的罗列,而应以不同整体论的形式分析与形式整合为其研究主旨。2)形式分析是不应只限于狭义逻辑形式分析取向。广义的整体论形式分析包括形而上原则,命题的逻辑分析,思考维度的厘清,方法论路径的澄清、结构分析等更为广泛的取向。3) 整体与部分是一对普遍范畴,也是一种纯粹的形式,但整体与部分的讨论并不限于整体论。4)形式分析要与题材研究相结合。形式研究不能取代具体的整体论研究,二者可相互促进,探寻整体论的更大普遍性。
在随后的提问与交流环节中,段伟文老师,天津行政学院凃明君研究员,还有线下、线上的老师与同学们围绕着整体论研究的目的、整体论与生成论及复杂性、涌现等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等话题与刘劲杨教授进行了交流。刘劲杨对提问进行了回答:对于还原论、系统论、整体论、生成论的区分,他认为当前的主流科学仍以还原论为基础,系统论可作为整体论的一种科学形式,整体论的视域要超过系统论,生成论既可纳入整体论之内,也还是可能成为一种与严格整体论相区别的新取向。对于整体论新鲜术语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刘劲杨老师提醒在实践中,应避免让“涌现”和“整体”等概念成为认知无知的占位符,这些概念虽然目前还无法给出普遍的规定性,但其实对应了具体的方法论和实践中的边界条件。这些启发性的概念在科学与哲学中最初起着引领学科发展作用,但仍需要在不同领域中进行细致的研究。
段伟文研究员对全场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本场讲座对厘清整体论思想相关混淆,对于不同文化传统的思维比较,对于穿越整体论思想丛林有重要意义,推进了跨学科整体论研究,未来很值得期待。本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供稿: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