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230607]科哲前沿第60讲-雷环捷-科学技术哲学: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历史传统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7    
】【】【

 

202367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技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二号楼2411教室如期举行。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雷环捷主讲,题目为《科学技术哲学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历史传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马建波主持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王薇、谭泰成担任评议人。

在历时2个小时的讲座中,雷环捷老师围绕“科技哲学的前史与跨学科研究的渊源”、“科技哲学的起步与跨学科研究的开启”、“科技哲学的转型与跨学科研究的深入”、“科技哲学的现状与跨学科研究的需求”等四个部分的内容,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建制与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学术研究、工作实践情况,谈论了自己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理解与展望。

雷环捷老师首先指明,科技哲学学科建制化以前,已经有好几条作为前史的支流(大部分属于民国时期)。这几条支流本身就属于现在不同的学科,它们有大有小,到后来才汇合成干流。之后,他从科学与哲学之维、科学与人文之维、科学与社会之维三个维度论述了中国知识界及时跟进学术前沿并努力拓展研究领域,思想潜流紧跟世界思想潮流的历史。

接下来,雷环捷老师从规划、目标与人员三个方面讲述了科技哲学学科建制及跨学科研究的开启。这一阶段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进路主要是依据哲学对科学的思辨来指导社会实践,自然观是中心论题。1956年创建的中科院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是全国科哲学科建制化的开端。其中,自然辩证法起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蒙作用,推进了科学观的普及。自然辩证法的创生回应了该时期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要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与“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实践中。”

科技哲学的转型与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雷环捷老师以人工智能哲学和科技伦理这两大研究重阵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为例,说明此阶段的科技哲学的研究边界得到极大扩展,成为多学科的“大口袋”和新学科的“孵化器”。一方面,理论研究越来越要求符合国际学术传统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实践研究的开放性又使科技哲学的研究进路越来越多元化。至此,科技哲学建构出一个覆盖面广、内容多样、边界模糊、横向交叉繁多、充满生命力与时代性的独特研究领域,既有理论的不断建树,更有对实践的积极反思,成为处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标远与交叉地带百科全书式学派。

在谈及科技哲学的现状与跨学科研究的需求时,雷环捷老师讲授了科技哲学的定位问题、前景与需求与学科发展动态三个方面的内容。他指出,如何处理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至今依然是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定位的关键议题。当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形式决定了科技哲学前景广阔,跨学科研究大有可为。目前,对跨学科研究需求的回应主要包含机构调整、研究领域和话语体系三项。

最后,雷环捷老师对讲座的主题进行了总结。他以“科技时代的精华”来定位科学技术哲学,并将科学技术哲学定义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或者说是一门立足哲学及人文社科来反思科技的跨学科研究。从科学哲学开始,就不是单一学科所能承担的。时至今日,科技创新的广度加大、深度加深、速度加快、精度加强,对之的人文反思有赖于更多学科的共同参与。继而,雷环捷老师根据自己的思考列举出若干关于科技哲学学科发展的启示建议。

整场讲座脉络清晰、资料详实、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得到现场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在马建波副教授简要总结之后,博士生王薇、博士生谭泰成就讲座内容做出了精彩评议,在场同学也将学习感想与疑问同雷环捷老师进行深入交流。本次讲座按预定议程在听众的掌声中圆满告一段落。(供稿人:王春丽)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22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