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博士生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大讲堂”在腾讯线上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科院大学段伟文教授主讲,演讲题目为《如何思辨和设计我们的科技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永谋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和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共同参与了讨论与互动。
段伟文教授首先指出21世纪的两个幽灵是生态灾难和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加速创新,必须引入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对其加以审视,更具预见性地探讨其对人和社会未知的深远影响。为了刻画当代科技对世界和人类带来的这些全面、深刻而微妙的影响,可以用深度科技化这一动态的概念对其加以概观。由此既能凸显在纳米、信息、生命和认知等会聚科技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基因、数字、神经等新兴科技的颠覆性社会影响,又有助于从科技未来与人类文明交汇的前沿视野,系统地探讨科技所主导的人类世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出路。今天,世界历史似乎都为技术和科学所支配。这种支配本身展现为所谓的世界历史。支配性的技术事物询问所有事物,并自身成为可被追问者。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危机,文明的危崖表现为系统性的脆弱与骤变。
人类文明的系统性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控制论的胜利,自17世纪以来,科学的主导地位主要不是由于它的知识形式,而是由于科学方法的胜利。20世纪,控制论又作为另一种科学方法取得了胜利。控制论方法的胜利似乎已经消除了让生机论和机械论对立的二元思维,它也以一种机械有机论向二元主义哲学思维提出了挑战。海德格尔指出,根据控制论,人和世界被理解为由反馈回路维系的统一体。然而这个反馈回路也创造了一个输入和输出、需求和供应的封闭世界,它由工业世界实现,存在于工业世界之中。在工业世界中,控制论机器迫使身体从生物技术与庞大的技术社会系统两个秩序上面对自己的极限。在不断突破极限的过程中,危机也随之而来。
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需从人工世界去未来化到技术社会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未来的边界在哪里?未来是相对于人类存在而言的,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天然边界和人工边界,天然边界指来自宇宙的灾难性事件,人工边界指人工世界的去未来化。我们现在可以存在多久是由一个意料之外的灾难性事件(如地球被巨大陨石击中)或由我们找到方法来遏制我们目前的自毁、破坏世界的性质和行为决定的。去未来化的命运意味着人类制造得越多,破坏就越多。为解决这种情况,人们将需要付出巨大的设计努力,其中必然涉及政治的巨大转变,“设计即政治”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命题。设计应该是打破人工与自然二者的二元对立的东西。设计需要被重塑,并在此后被看作是在危机中的行动理论和行为者的理论而展开。设计有能力更接近于理解如何对要设计的东西创造一种批判性的选择。因此需要通过设计制定价值和政治规则,目前的技术社会系统虽然考虑到不可持续性的可能,但并没有将其作为存在或文明的终极风险来考虑。技术愿景不能成为当下不公平、不公正和有害的技术部署的接口:把未来拉到当下,而不是等到未来在加以反思。由此需要从今天与未来的共存的角度设计当下的未来,通过抓住“当下的未来”替代对科技未来的自我兑现的预言,将化解技术解决方案带来的混乱和摩擦作为创新的内在目标。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论证有力,反映出段伟文教授在该领域多年的辛勤耕耘和思想积淀。在刘永谋教授简要总结之后,王小伟副教授就讲座内容做出了精彩评议。段伟文教授细致回应了相关评议和学生提问。本次讲座按预定议程在听众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供稿:伍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