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博士生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大讲堂”在腾讯线上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程韡教授主讲,演讲题目为《如何进行概念界定:从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谈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小伟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高璐副研究员参与评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和科学技术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共同参与了讨论与互动。
王程韡教授从现实的例子开始,说明了学术领域中术语通胀的问题。随后从《概念界定:关于测量、个案和理论的讨论》一书入手,阐释了概念的重要性、建构概念的步骤。紧接着,他以库恩的《科学结构的革命》为切入点,重新梳理了“科学革命”的概念。最后他落回到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说明了在科学实验中,重点不在于怎么“看”,而在于怎么“记”的观点。
随着不同学者对于类似含义的不同概念表达,学界中产生了对于术语的通货膨胀。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对应同一个英文单词,中文里可能出现不同的释义,因此进一步激化了术语的过度使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王程韡教授首先引用了密尔(Johan Stuart Mill)与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的说法,说明了概念的重要性。随后则提到要建构一个概念,需要明确分析否定性案例(negative cases)、创立否定性和肯定性两级之间潜在连续谱的理论、创立灰色区域的理论、给出充要条件或家族相似性等等。在这里,王老师引入了两个案例,与大家互动讨论了何为“强盗”以及何为“结婚”。
利用这种方式对库恩理论进行分析,王程韡教授认为科学革命的必要条件包括格式塔转换与新的语言共同体的出现,充分条件是在新的理论中可以包容原来的反常例子,其中的灰色区域则包括X射线的历史案例。而将科学革命进行拓展、去掉限定词,这种革命的概念还可以应用到社会的不同层面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继而给已有的概念重新增加一些限定词,比如政治范式、技术范式等等,从而将所有的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一张概念网。
回到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王程韡教授将文学书写(literary inscription)作为其中的核心概念,并认为当模态与作者从一个文本中退场时,陈述就能够逐渐被生成为科学事实。而对于科学的书写来说,除去作为共同体流转方式的参考文献(reference),其他都与文学作品无异。因此,在实验室中最重要的在于考察什么被记录,什么又没有被记录,而不在于考察怎么“看”。
在评议的环节中,高璐老师补充说明了爱丁堡学派与强纲领的基本思想,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向王程韡老师提问:如何看待后拉图尔时代的STS发展?对此王老师区分了库恩、爱丁堡学派与拉图尔的研究重点,并对拉图尔所启发的关于社会学的本体论思考保持乐观。除此之外,王程韡教授还对很多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回答。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脉络清晰,问题意识清晰,材料翔实丰富,反映出王程韡教授对于拉图尔的深刻理解。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供稿:罗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