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联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博士生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大讲堂”,在人大国学馆226教室和线上会议室如期进行。本次讲座主讲人刘益东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演讲题目为《致毁知识增长与科技重大风险治理:科技安全危机引发的新科技革命与新产业革命》。人大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讲师滕菲博士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王小伟副教授担任评议。人大的博士生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青年学者们在线下和线上共同参与讨论与互动。
刘益东教授从国家政府层面、国际社会和前沿科技领域介绍了科技重大风险治理的战略意义和现实背景,以及自己进行科技重大风险研究的概况。他于90年代末期,通过自主选题、自由研究,提出“致毁知识”概念,并以其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科技重大风险治理的研究,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和开辟以科技重大风险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
当前的 “乐观顺延的科技大局观”和“悲观末日的科技大局观”需要更为严谨的论证。在刘益东看来,乐观派与悲观派是不对称的,如果悲观派错了,至多只是放缓、延迟科技发展。如果乐观派错了,则将积重难返、万劫不覆,将错失人类自我拯救的最后时机!“科技发展下去会发生毁灭性灾难甚至毁灭人类”只是一个直观判断和大众日常语言表述,这个判断应转换为严谨的学术论证,这正是他工作的切入点。刘益东通过引证和比较分析相关科技研究图表、科技发展数据和科技风险案例,进一步说明了近10年来科技爆发式发展与科技风险的严重性。人工智能,纳米科技、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在争议中快速发展,科技重大风险治理成为政府、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和公众所共同关切的现实议题。
寻找科技重大风险治理的“痛点”。刘益东提出双重挑战说,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一方面科技风险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人类防控科技风险的机制和措施却存在一系列安全漏洞,他揭示、概括出人类安全防线存在的十大安全漏洞:(1)科技伦理、科技法律与安全监管存在严重漏洞;(2)提高科技专家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水平、自律水平和道德水平存在严重漏洞;(3)确保相互摧毁不能确保自身安全、平衡战略存在严重漏洞;(4)扬长难以避短、扬长避短机制存在严重漏洞;(5)甄别风险与安全隐患的能力存在严重漏洞;(6)广义科林里奇困境:防漏补漏机制失灵;(7)知识生产与增长的选择机制存在严重漏洞;(8)西方科技发展模式存在着于生俱来且不断恶化的严重缺陷与转型困难;(9)囚车剑魔四大困境:知错纠错机制失灵;(10)认知存在严重不足:科技重大风险研究尚且薄弱。
“双重挑战说”揭示了科技重大风险治理的严峻性与紧迫性,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提。以致毁知识为研究对象开展科技重大风险研究是刘益东工作的一大特色。他所说的“致毁知识”是指制造毁灭性武器等导致毁灭性灾难的各种产品或方案的核心原理、核心技术等核心知识,如导致原子弹发明的核裂变知识和链式反应知识,制造核武器的图纸,用于研制基因武器的DNA重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生化武器的配方等。所谓毁灭性灾难即大规模毁灭人类生命、大规模毁灭人类生存秩序或人类生存环境的灾难,包括国际上所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的灾难。刘益东强调致毁知识不是以知识的好坏来划分的,而是以其军事应用或恶用能否产生巨大破坏力来划分的。因“致毁知识”应用的威力巨大,正负效应不能抵消(如核电站核医学的好处不能抵消核战争核灾难的害处),不用考虑其净效益,所以可将“致毁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加以研究,以此简化了科技重大风险研究,可突破乐观派与悲观派各执一词的学术僵局,把研究推向深入。
刘益东介绍了“致毁知识研究”包括的四个前提与一组问题,四个前提是:(1)尖端科技知识正负效应不可抵消;(2)科技知识增长不可逆;(3)知识与应用具有连锁效应;(4)科技发展自我增强永无止境。一组问题是:在科技知识增长的同时,能否及如何阻止其中的一类破坏力极大的科技知识——致毁知识——的增长与扩散?能否及如何有选择地生产知识?他研究的结论是:致毁知识增长与扩散是不可逆和不可抵消的,在目前世界主流科技与经济发展模式下,致毁知识的增长与扩散又是不可阻止的,这意味着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是不断累加和递增的,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毁灭性灾难,而且这种不可逆增长的危险累进方式,使得毁灭性灾难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如不及时制止,必然直至爆发。这是科技安全危机,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和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刘益东主张在观念层面、科技与经济层面、政治国家层面和社会组织层面,用“转型图存、安全发展”的第三种未来观以超越乐观顺延与悲观末日两种流行的未来观。第三种未来观强调未来发展“合作比竞争重要、安全比财富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行稳致远比一时繁荣重要” 。“转型图存、安全发展”在我国具有四大优势:(1)理论优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安全;(2)后发优势: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创新、后伦理的老路;(3)文化优势:集体主义精神,天下情怀;(4)转型优势:换道超车,引领未来。他指出,从人类安全视角重新反思科技发展,反思科技与社会关系、反思当代社会,至关重要,科技安全危机将引发新科技革命与新产业革命,即以社会科学与交叉科学崛起为特征的新科学革命,以受控技术崛起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以智库与文创产业、文化科技产业及社会企业崛起为特征的新产业革命,将出现一系列学术创新、理论创新的新机遇,将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复兴与崛起。他强调,国内学者对科技伦理与科技风险问题已有深入研究,例如刘大椿先生提出的科学审度观,把审度作为对待科学的第三种取向,用多元、理性、宽容的观点看待科学。科学审度观拓展了思考科技创新与风险伦理关系的空间,极具原创性和启发性。报告的最后,结合去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刘益东指出人类安全应该得到高度重视,2020年应该成为人类安全元年。
刘益东教授在讲座中呈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术研究方法、以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论证论述为特色。滕菲博士和王小伟副教授相继对讲座内容给予积极评价和总结,讲座内容丰富详实,凸显了致毁知识研究对于人类命运走向的重大现实关切、对于国家科技重大风险防范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和科技哲学研究的重大理论机遇。讲座反映了刘益东教授在致毁知识研究和科技重大风险研究领域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理论造诣。他针对评议人、现场同学和线上师友所提出问题做出了细致的回答,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人大科哲博士生谭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