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由人大科技哲学教研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在明德主楼0302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主讲,主题为:库恩哲学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哲学史吗?科技哲学教研室王伯鲁教授和教研室主任马建波副教授担任评议人。刘永谋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参加讲座的有王小伟副教授和其他校内外的师生。讲座现场气氛热烈,老师和同学们都收获良多。
崔伟奇老师首先指出,库恩之前的科学哲学是相对统一的,库恩之后则变成了“群”,众说纷纭。库恩哲学体现了地缘文化的影响,库恩与波普尔之争体现了美国与北约之争。库恩的影响非常广泛,涉及各种领域。从内部来讲,库恩从文化视野挑战了以认识论为核心的正统科学哲学。从外部看,库恩的著作成为发展后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的核心。库恩认为自己更接近柯瓦雷,研究的是概念、内史,而不是外史。崔伟奇老师强调说,库恩处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STS的交汇点,开始真正将科学作为认识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对象来看待,并进行批判性反思,而不像逻辑实证学派那样膜拜科学。后现代将库恩奉为“棋手”,但库恩批评强纲领是“发了疯的解构”,强纲领把科学完全诉诸于利益是荒谬的,属于“后现代主义的过度行为”。
接着,崔伟奇老师介绍了后现代语境下对库恩哲学的看法。他指出,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库恩重新塑造了科学性,揭示了自然科学本身可以被当作一个文化或社会现象来看待。库恩强调了科学的时代性,时代性指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被时代赋予的视域。亚里士多德在他那个时代的学术共同体中最厉害,牛顿在自己的时代也是如此。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被后现代主义者视为重要的认识论依据。不可通约性挑战了真理的超历史性,彻底解构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不可通约性实际上是多元性原理的前提。虽然库恩很像后现代,但库恩哲学充其量只是后现代思潮广泛认同的关于科学的哲学思想之一。崔伟奇老师还对库恩哲学的科学观进行了辨析。库恩哲学具有实用性、批判性、认知性、革命性与保守性并存的特点。
最后,崔伟奇老师针对库恩哲学的当代价值进行批判和反思。库恩哲学激发了学术界对“两种科学”关系的重新认识,有助于辩证认识科学哲学发展的基本矛盾(包括逻辑和历史,规范和描述,实在和反实在等矛盾)。不可通约性不是怎么都行,而是不同认识图式相联系的新旧版本的“词典”之间的不可通约。科学哲学的繁盛需要自然主义、跨学科和发展的心理学。
主讲结束后,在刘永谋老师的主持下,王伯鲁老师、马建波老师、王小伟老师等人分别都结合自身思考对其作了精彩评议。崔伟奇老师还进一步和同学们探讨了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概念,库恩与科学社会学的关系等。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吕凯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