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201124]科哲前沿23讲:魏颖-当代艺术中的科技转向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2-4    
】【】【

 

                 

20201124日下午,“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当代艺术中的科技转向”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魏颖老师主讲,主题是“当代艺术中的科技转向”。由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王小伟副教授,滕菲老师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车琳老师共同做评议人。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刘永谋教授主持了讲座。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科学哲学、艺术爱好者参与了本次讲座,会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老师和同学们收获颇丰。

讲座开始前,刘永谋教授向听众介绍了魏颖老师的学术和工作成就。魏颖老师是一名策展人、“泛生物艺术工作室”(PBS)的创始人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曾策划以及参与策划《准自然——边界、生物艺术与实验室》、《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第一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技术伦理”(2016)和第二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后生命”(2018),并担任欧盟科技艺术奖-STARTS的国际顾问(2019)。

随后,魏颖老师做了“当代艺术中的科技转向”的主题演讲。魏颖老师先是简要地介绍了艺术发展史,随后将重点放在对媒体艺术(Media Art)的介绍,由媒体艺术扩展到录像艺术(Video Art)、数字艺术(Digital Art)、互动艺术(Interactive Art)、计算机艺术(Computer Art)。魏颖老师总结道这些都是非物质化(Immaterialization)的艺术。但是当科技走进艺术,形成科技艺术(Art, Science, Technology)之后,整个艺术领域由可以扩展到生物艺术(Biomedia Art),生态艺术(Ecological Art,AI艺术(AI art,宇宙和太空(Space Art),新材料(New Material)甚至是XR就是各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而这些是再物质化(Rematerialization)的艺术。在这一阶段,“科技艺术自己的意识是什么”这一问题就变成了核心问题。

随后魏老师就什么是策展人,策展人的主要作用和责任是什么做了简要地介绍。魏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说明“策展应该是由作品研究获得发现性的成果,再将有认识价值的研究结果还原到作品中,以策展的方式体现出来”,魏颖老师着重强调有科技参与的艺术已经不能够被简单的放在一个白色单调的展厅,而应该在研究的基础上将挑选的展品放入一个合适的、有组织性、被规制好的空间内,使得展品能够更好相容,相得益彰。

之后,魏老师简要介绍了从1979年开始举办的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去年,正值该艺术节举办40周年,其以“跳出框界-数字革命的中年危机”(Out of the Box-The Midlife Crisis of the Digital Revolution)为主题,集合大量欧洲、亚洲平台资源的相关展览、工坊、讲座,于20199.5-9.9期间在林茨举行。魏老师播放了一些宣传片,加深了大家对该电子艺术节的了解。从每一年的主题可以看出,“跨学科”从2007年就已成为核心议题,如今更是拓展到科学、技术、艺术的交叉领域。

最后,魏老师与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相结合,介绍了法国科学技术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以策展人身份的工作。拉图尔曾于德国的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与韦伯(Peter Weibel)共同策划“打破偶像:科学、宗教和艺术的图像的制造与摧毁”,2005年策划“让物件公共化:民主的氛围”,2016年策划“重启现代性!”。今年拉图尔和独立策展人马汀·圭纳(Martin Guinard)在台北策划了2020台北双年展,主题是“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外交新碰撞”(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New Diplomatic Encounters)。魏老师用一段自然声音可视化的视频说明了技术如何使人直观感受到生态多样性的消失,现场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受强烈。在魏老师的精彩讲演后,主持人刘永谋教授对讲座的重点内容做了精彩概括。现场反映热烈。 (供稿:王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20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