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191219]人大科哲博士生出国访学交流会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2-20    
】【】【

 

20191219日,人大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博士生出国访学交流会”在人文楼601举行。交流会由科哲教研室主任刘劲杨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王小伟副教授特邀参会,滕菲博士后和六位科哲专业的博士生受邀分享了自己的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科哲专业的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其他专业同学近3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会议主讲人准备充分,现场气氛热烈,收获良多。

王小伟副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留学四年的感受。他勉励大家一定要勇于向外探索,珍惜到国外学习、体验的机会。他认为,学会如何与国外导师相处,对于出国访学的同学是一门必修课。通过分享自己成立工作室的经历,小伟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集合青年学者、逐渐构建起社交圈的过程。最后,小伟老师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希望未来每一位出国访学的同学都可以在国外过得安心、舒服,同时,在学习上也能拥有获得感。

2016级博士生樊姗姗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申请访学的具体经验。她指出,联系外导的邮件中要包括三个部分:自我介绍以及目的、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说明访学出资情况。与此同时,她认为,申请访学的同学有必要精读一些外导的文章以做好申请准备工作,从而通过跟外导更好地沟通以获取语言证明。此外,樊姗姗还介绍了她所访问的匹兹堡大学在学术资源和城市安全性上的优势。最后,她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访学感悟:心理上勇敢,行动上细致、谨慎和安全。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进行为期一年访学的博士生雷环捷讲述了他在申请和访学过程中的历程。雷环捷同学首先介绍了在申请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会遇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联系外导要趁早等。随后,他又介绍了NUS的文化优势、学术资源优势、生活优势等各方面,以及NUS的中文系的主要特点。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博士生田妍同学也受邀分享了日本东京大学的访学经历。在本次分享中,她首先提醒除了留基委,不同学校还有其他多样的访学资助项目。出国前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一是为自己博士论文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研究资源,同时掌握本专业学者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问题;二是在语言上实现听说自由,可以为今后的国际交流打下基础;第三就是拓展眼界和阅历,丰富自身履历,为今后的职业或者学术道路提升了竞争力。最后,田妍同学还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日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参加学术讨论会、与外导的学术探讨等,在学术上获得的帮助与收获。

在职博士生王雷也受邀参与了本次分享。他前往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进行访问和交流。他充满风趣地介绍了荷兰的一些见闻,如荷兰高校的图书馆更多使用电子图书,荷兰人的热情性格等。在享受那里丰富学术资源、交流机会的同时,王雷也发现了一些中国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如英文学术读写能力不足、选题发掘障碍等。除此之外,他还向大家分享了荷兰研究者学术上的研究特点,他认为,荷兰学者倾向于在讨论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更寻求其实用性价值的讨论。

2016级博士生兰立山的访问学校为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该校曾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特聘教授卡尔·米切姆的任教学校。兰立山表示,出国访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无论自身的语言水平如何,都是值得去尝试和争取的;他不仅在访学阶段收获了学术上的帮助,同时还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习惯,拥有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在这段时间与国外导师开展了有效的学术合作,发表了论文,收获很大。

博士生孙慧中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委托在读博士生孙恩慧分享了自己的访学感想。她主要表达了三方面的内容:写邮件联系外导要用心、真诚和热情,自我介绍和研究方向要点到为止,并说明资助问题;要学会接受留学期间的孤独感;要利用、把握好与外导定期约谈的机会,多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从而获得在学术上的启发。此外,她还认为,访学过程中的学习过程要紧跟博士论文的写作进程。去一个学校访学不应只限制于此,而是以此为据点拓展更多交流,坐着火车去听讲座是常有的事。访学的自我压力也不用太大,自己开心有所获就好。

滕菲博士后分享了她留学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感想,如寻找学校、外导资源的途径以及英文学术写作的提升。她介绍了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哲学和宗教学研究所的主要情况,并强调学校的官方网站是最全面、丰富和及时的获取相关信息的地方;同时,关于英文学术写作,她建议要多读多写,并分享了自己做笔记的方法和途径;能够说出来的论点和论证也一定能够写好,否则自己的想法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在与外导交流时,最好以结果为导向,要明确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这样外导才能够知道如何帮助你。不管在国外是一年还是四年或更多,心无旁骛地从事学术研究,是一件需要好好珍惜的机会。

在会议总结中,刘大椿老师做了交流会的总结发言。他赞扬了今天的会议氛围,评价每位主讲人的分享都很中肯且有特点,鼓励同学们在此层面上经常相互吸取和交流经验。他结合30年前自己第一次到英国访问交流的经历,提醒大家:首先要“出得去”,出国访学可以有效地拓展学术眼界,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当我们出去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可以跟着他们学、跟着讲,而这种切身的经历对于学术本身是有好处的;其次要立足世界思考自身。中国跟国外是不一样的,回来之后我们要思考,我们在中国应该做什么研究,怎样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做研究,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以本土为支撑跟国外对话,努力从“学着讲”、“跟着讲”到“接着讲”,甚至能“对着讲”;最后,他勉励学生们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寄言同学们出国后,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保持自身的定力,汲取国外的营养,自觉排斥和抵制不好的东西,期望同学们可以成为时代佼佼者。

刘劲杨老师最后对交流会的6位主讲人、刘大椿教授、王小伟副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并提醒在读的同学们,伴随国家和学校各类资助的推进,出国访学目前已是博士生学习阶段的必备经历,有些同学还申请了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应提前准备,在国外访学中更进一步,不断提升自我。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供稿:梁佳琦)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