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190417]米切姆:美国的教学研究是否适用于中国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4-18    
】【】【

 

201941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精品课教学观摩研讨会”系列活动在人文楼600会议室开讲。第一讲由科哲教研室聘任教授、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主讲,哲学院副院长罗安宪教授主持,主讲题目为:美国的教学研究是否适用于中国(Research on Teaching in America: Does It Apply at Renda?)。出席观摩课活动的还有,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刘大椿一级教授、学院人才培养委员会和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各位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生参加。刘劲杨教授代表科哲教研室简要介绍了米切姆教授的学术和教学情况,滕菲博士后担任了本讲的现场翻译。

 

米切姆教授主要介绍了美国的教学研究模式,以及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应用于中国。规范教学研究是一件重要的事,美国已经将将教学作为专门的方向进行研究。该讲共有四个部分:1)美国高校教育变革主要脉络;2)教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研究者3)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教学研究中心案例;4)教学的个人感想。

 

米切姆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教育的发展史,他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50-1850年,在这一阶段中,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以哈佛大学为例,它主要面向的是律师和牧师,特征是没有教材以讲座的形式展开授课,学生学习十分努力。

第二阶段是1850-1950年,这一百年发生了较大改变——去精英化教育——穷人、农民和机械工人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且政府支持这种教育,并鼓励增加一些实用性教育,这一改变很重要。这意味着教授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帮助农民来推广知识。

第三阶段是1950年至今。1950-1975学生、资金和教学研究激增,此时处于二战之后,政府资助军人可以免费读大学,大学成为一个休闲场所,进入大学变得十分有趣。1975---今,政府对大学的资助减少,教学研究从政府参与变成私人企业的资助,大学需要学生交费维持正常运行因此变得商品化。除此以外,大学成为学生找工作的踏板,大学排名由此出现,大学之间为获得地位而激烈竞争。这样一来大学慢慢失去原来的宗旨本质。

 

在第二部分,米切姆教授重点介绍了两位重要学者的观点:一位是本杰明,他提出教育分类法,教学的目的由低至高,包括六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第二位是博伊,他提出教学专业化,共有四种学术方式——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其中创新点在于教学的学术,即教学自身也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在杜威有关中小学的研究中,教学并不参与其中,但在博伊看来,教师是可以对教育进行专门研究的。在他的影响下,针对教育的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并逐步成为一个专业探讨方向。

 

在第三部分的讲述中,米切姆教授以自己所在的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为例,介绍了美国大学中普遍设立的教学中心或创新指导中心。在他们看来,高效的教学需要做到,协助学生,关注学习活动,不断反思,以及精心设计。尤其是精心设计。在科罗拉多大学的课堂上一些大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按键器(clicker),每十五分钟的课程会让学生通过点击做一些题目,这样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能力以及出勤率,极大提高课堂效率。教育研究中心反映了了以工程学背后的逻辑和视角来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等级标准,以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来督促老师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米切姆教授也表达了自己对教学研究的一些忧虑:美国大学教师每年都要做一个对于教学的研究,但理工科教学较容易实现技术化研究,文科的教学评价则十分困难,也许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的责任心和言传身带。在人大三年教学中,他比较欣赏中国学生的学习专注和纪律观念,他希望这些介绍能对哲学院的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郝立新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特别感谢米切姆教授精彩讲授。他认为,通过美国与中国的教学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不断汲取长处完善教学方式,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深入研究教学工作,提升自己能力,带动学生的热情。会后,师生们还与米切姆教授继续交流。

 

  

 

(供稿:科哲 李泓贝)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