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哲教研室主任刘永谋教授邀请,法国著名技术哲学家、社会学家Daniel Cerezuelle教授于2017年5月11日至24日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500和600会议室进行国际学科前沿系列讲座,主题是:法国技术哲学导论,由新奥国际杰出教授、人大特聘教授Carl Mitcham教授主持,人大、北大、清华、中科院、社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数十名师生先后参加学习。
Daniel Cerezuelle作为法语界技术与哲学学会(Francophone 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的创立者之一,曾任波尔多大学副教授、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访问教授,并分别担任法国”自动化生产和社会发展”(Autoproduction et Développement Social)研究项目的科学顾问和副研究员,现任法国技术与哲学学会秘书。此外,他曾求学于法国技术哲学家雅克•埃吕尔(Jacques Ellul)、让•布航(Jean Brun)以及法国环境学家贝尔纳• 沙博诺(Bernard Chabonneau),且为沙博诺的第一位传记作者。
系列讲座共7次,以6位法国技术哲学家的思想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
1.法国技术哲学历史和背景介绍(General Introduction)。笛卡尔首先提出了自然及其不对人设限的思想,到孔多塞和狄德罗等人,法国思想界形成了一种非批判性的进步主义传统,对于“社会的团结”(Unification of Society)提供了两条可能的参考路径:一条是通过宗教,另一条则是通过建立技术网络(Technological Network)。孔德也将实证主义视为一种进步的哲学。这一时期法国哲学对技术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技术的进步是理性的进步,并将技术视为团结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18世纪之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关于技术的主要反思集中于对技术本身及所产生问题的讨论、技术进化与生物进化的类比等问题上。此时期在社会问题上法国技术哲学虽然受到德国思想——特别是斯宾格勒和马克思的思想——的影响,但是法国学界对于技术问题的探讨却较之前者更深入。例如,后者指出马克思在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上,仅仅将其归因于资本主义问题而非技术问题,且马克思并未对技术本身的发展做出任何预测。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雅克•拉菲特(Jaques Laffit)以及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等。
2.吉尔伯特•西蒙栋(Gilbert Simondon,1924-1989)。西蒙栋试图建立技术和社会/人之间的联系。他认为,技术问题并不能归因于资本主义,更基本的原因在于个体的人与个体的技术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是可以通过重新分析进行解决,所以提出技术客体(Technical Objects)概念。对技术客体的理解主要包括解读个体化(Individuation)、具体化(Concretisation)、转换性(Transduction)以及亚稳态(Metastability),旨在说明技术客体是一种过程,每个新的技术个体的形成并非被预先设定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直处于亚稳态,这与个体的人实际上具有一致性。
3.多米尼克•让尼古(Dominique Janicaud,1937-2002)。让尼古思想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但其主要工作是分析技术/权力与合理性(Rationality)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潜在化”(Potentialization)理论,主张某些类型的合理性中的进步,潜在地导致了人性化丧失的非合理性的一些新形式。
4.雅克•埃吕尔(Jaques Ellul,1912-1996)。埃吕尔的众多著作中,有一半是关于技术的思考,另一半则是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与马克思不同,埃吕尔指出许多社会问题是技术本身造成的,而非是近代技术背后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19世纪的主要问题,而20世纪的问题则是技术(La Technique),它与技艺(Technology)不同。前者是一种新的统治(New Regime)形式,主要特征包括:(1)自主性(Automaticism)。主要表现为技术遵循自己的规律、独立性、相对性;(2)自我增殖(Self Growth)。任何单独技术因素的增长总会引起技术滑坡式(landslide)的增促;(3)不可分割性(Ambivalence)。对技术的好坏面的区分是无效的;(4)普遍性(Universalism)。技术无宗教,因其能处理任何宗教问题以及多样性问题。
5.贝尔纳•沙博诺(Bernard Charbonneau, 1910-1996)。技性科学的发展引起了沙博诺所认为的“巨变”(the Great Mutation),从而导致了现实对技术逻辑和工业指令的完全从属,这种变化是自我促进式的。同时,这种巨变也导致社会与自然的断裂,并在不断前进的步伐中呈现一种永久性分离的状态。沙博诺的思想是从对政治以及环境的批判上开始的,他认为面对上述状态,政治与其自身相冲突,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都已过时。此种状态中,对自然的集体控制被加以推崇,人失去了自由和责任,从组织闲暇转变为对闲暇的消费。
6.阿兰•哥哈(Alain Gras, 1941-)。哥哈发展出一种社会-人类学分析的视角来分析技术以及技术变化。他提出了巨技术系统(Macro Technological Systems)概念,反对自然主义和进步主义,认为机器为人创造了各种工作,这种现象本身并非是自然的而是人为(Humankind)的。巨技术系统是社会本身相信技术系统的结果,后者是新图景的新构建。巨技术系统(1)并非仅仅具有效用性,而是构建了世界及其中的神话、时间、福利、危险等等,(2)生了社会控制,如铁路系统的整个社会参与和控制,(3)不仅产生了物理层面上的危险,还会导致一些新的潜在的、政治上的危险。
7.让•布航(Jean Brun, 1919-1994)。布航认为,将技术作为理性和客观知识在效用上的应用,进而将世界转变为满足人类需求之工具的看法,对当今科技产生的问题来说是片面且不充分的。技术在形式理性上的努力是徒劳的,它妨碍人去认识技性科学行为的非正式的、创造性的以及无意识的方向上的努力。受柏拉图人起源的深化影响,布航认为技术弥补了人的无能之处,且人潜在且内在于技术之中,但是由于对技术工具的使用并不总具有清晰的意图,因而技术的发展可能被误导。
此次讲座所涉及的主要思想大都载于法文文献之中,英译本较少,没有汉则无。听众大都在讲座过程中进行提问并引发讨论,讲座结束后也安排相应的提问和讨论时间。在场师生讨论热烈,受益良多。此外,Daniel教授还受邀到中科大、人大历史系以及人大法语系进行了讲座。
(张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