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教研室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1年人大科技哲学专业硕博招生简介
  作者:人大科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2    
】【】【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招生简介

 

1、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概况

科学技术哲学是横跨文理的交叉学科,现属哲学二级学科,简称科技哲学。科技哲学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学术视角投向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各领域,研究贯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既重视基础理论又关注实践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分支: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

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专业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组建于1956年,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7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本专业研究生的历史已近50年。截至2009年底,已有来自大陆及港台的83名博士生在本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成为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我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是目前国内哲学领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最多的单位,先后有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多次受教育部委托组织编写全国《自然辩证法》硕士生、博士生公共课示范教材,承担完成众多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屡次获奖,出版有《科学的哲学反思》、《自然辩证法发展史》、《科学活动论》、《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世界科学技术史》、《系统科学精要》等重要著作与教材。

科技哲学在中国是一个开放性的广阔研究领域,涉及众多对当代社会有重要影响的问题,如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哲学问题),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哲学问题)、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文化问题),究竟什么是时间?(自然哲学问题),为什么不能克隆人?(科技伦理问题),如何规划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研究),为何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科学思想史问题)等等。

欢迎不同专业背景、有志于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同学报考。

 

2、博士点研究方向

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技发展与公共政策

 

3、硕士点研究方向

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系统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技发展与公共政策

 

4、师资力量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教研室研究力量精干,教学团队齐整,拥有全国拔尖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其中兼任导师2名。

 

6、博士生招生导师简介

刘大椿,男,1944年生,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校长助理。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去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德国等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访学或讲学。著有《科学活动论》、《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环境思想:基于中日传统与现实的回应》、《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等,发表论文140余篇。著作多次获奖,2004年获教育部、人事部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创新方法、交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等。

王鸿生,男,1954年生,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教授,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理事、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2004.8-2005.8曾为韩国中央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做《儒学的特点和局限性》研究。近年来,主持《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研究》课题。著有《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历史中的技术与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与技术》、《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华文明的文化结构和现代转型》等,发表有:“科学精神三要素及其人文意蕴”、“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多学科视野中的儒文化”等论文。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中国的文化与现代化。

 

7、硕士生招生导师简介

刘劲杨,男,1973年生,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哲学博士。现任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为主要完成者,曾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主持有《复杂性对整体论的新发展》等课题,独著有《哲学视野中的复杂性》,在重要学术期刊与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有“复杂性与非决定论”、“还原论的两种形相及其思维实质”等学术论文。主要研究领域:系统科学哲学、复杂性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刘永谋,男,1974年生,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2007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已出版专著、合著、译著和编著《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导论》、《现实与选择》等11部,发表“本雅明之死”、“奴役与解放:福柯人学思想述评”、“论网络伦理的后现代转向”、“作为知识论的考古学”等30余篇,还曾获得2006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军工文化建设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2008年度国防科技工业进步二等奖,主持“主体的奴役:福柯哲学研究”、“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等课题。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科技与公共政策、管理哲学等。

林 坚,男,1964年生,哲学院科技哲学专业兼任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2005-2006年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交流学者,延世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曾主持“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整合机制研究”等课题,著有《从书海到网路——科技传播的演进》、《企业文化修炼》、《三星文化》等,发表有“试论科技传播中的信息选择”、“真善美圣的探究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与社会责任”等论文。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哲学、企业文化等。

 

8、主要专业课程

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系统科学与系统方法、科学技术哲学外语、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西方哲学问题研究、逻辑学专题研究、科技哲学主文献研究(博士生)等。

 

9、硕士生专业考试科目

硕士生入学考试:

国家统考两门:

科目一:政治

科目二:外语

专业考试

科目三:601 中西哲学史

科目四:801 哲学专业综合(马哲、科哲、逻辑、伦理、美学、宗教、管哲七个专题中任选两个专题)

科哲专题参考教材: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博士生入学考试:

科目一:101 哲学综合(中西马,任选两个单元)

科目二:201 科学技术哲学(含科学技术史)

科目三:外语

(跨一级学科报考者需要加试:401哲学理论基础 501哲学史基础,同等学力报考者除以上两门加试科目,还需加试一门政治)

 

10、报考信息咨询与查询

科哲报考咨询邮件:pstruc@126.com

 

详细的报考说明请访问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与哲学院网站

人大哲学院:http://www.philosophyol.com/department/

人大科哲网站: www.pstruc.org

人大爱智论坛-招考资讯:http://philosophyol.com/bbs/

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grs.ruc.edu.cn/ 

 

2011年人民大学硕博招生简章

2011内地博士生

http://pgs.ruc.edu.cn/pages/zsjz/2011/2011_bsjz.htm

2011内地硕士生

http://pgs.ruc.edu.cn/pages/zsjz/2011/2011_ssjz.htm

2011港澳台

http://pgs.ruc.edu.cn/pages/zsjz/2011/2011_gatjz.htm

 

2011年人民大学硕博专业目录:

2011内地博士生

http://pgs.ruc.edu.cn/pages/zsml/2011/bs/index.asp

2011年内地硕士生

http://pgs.ruc.edu.cn/pages/zsml/2011/ss/index.asp

2011港澳台(含学习参考书)

http://pgs.ruc.edu.cn/pages/zscksm/gangaotai.html

 

哲学院招生说明专栏:

硕士招生专栏:

http://www.philosophyol.com/department/html/enroll/graduate/20100726/2011ss.html

博士招生专栏:

http://www.philosophyol.com/department/html/enroll/phd/20100726/2011bs.html  

 

附:

2011年硕士生招生初试基本阅读书目(一) 国内硕士生
1. 中西哲学史

(1) 中国哲学史
a) 张立文主编,《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西方哲学史
a) 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10
b)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

2. 哲学专业综合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a) 待定()
(2) 伦理学
a) 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0;2010。
(3) 科学技术哲学
a)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数理逻辑
a) 陈慕泽,余俊伟:《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b) 刘壮虎:《逻辑演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5) 美学
a) 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b) 张法、王旭晓主编:《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宗教学基础
a)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 管理哲学
a) 刘敬鲁等著:《西方管理哲学》,人民出版社,2010
b) 彭新武等著:《管理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教研室

20108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