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哲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本教材由首席专家刘大椿主持编写。刘大椿撰写绪论,李建会撰写第一章,刘永谋撰写第二章,段伟文、赵俊海撰写第三章,王伯鲁撰写第四章,刘孝廷撰写第五章,曾华锋撰写第六章,肖显静撰写第七章,万小龙、雷瑞鹏撰写第八章,曾国屏、古荒撰写第9章,刘劲杨撰写结语。
《科学技术哲学》这本教材的编写前后历时近10年,最终顺利出版实为不易。教材认为,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主要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以及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哲学反思。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哲学呈现出历史主义、建构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倾向,技术哲学呈现出经验转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呈现出社会学的、实践的和文化的倾向。由于当下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科学技术常常被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展开哲学研究。教材强调,相较于国外学界,“科学技术哲学”这一名称最早是为国内学者提出,并获得了建制性的发展,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特色是其题中之义。
本教材是理论与研究相结合的专著性教材,其特点有以下几点:对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基本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给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描绘;重要的思想重视原初思想的引用,经典的思想力求给出精要的概述;既有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涉及对前沿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每章附有极具启发性的思考题,书后附有拓展文献,详细的人名译名表。这些特征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全面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路线图,为更为深入的学术研究提供导引。
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绪 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
第二节 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哲学问题
第四节 科学技术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科学的实验基础与逻辑结构
第一节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实验基础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科学发现与科学理论的演变
第一节 科学发现的实践与分类
第二节 科学发现的理论与问题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演变模式
第三章 科学哲学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经验主义的新建构
第二节 现象学与解释学的科学哲学
第三节 作为历史和社会文化实践的科学
第四章 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源流
第二节 技术哲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现代技术哲学的新进展
第五章 技术的特性与工程的社会建构
第一节 技术的特性与人
第二节 技术决定论与技术异化
第三节 技术和工程的社会建构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及其支撑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
第三节 科学普及与传播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哲学反思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政治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环境
第八章 科学技术的价值考量
第一节 科技活动的风险与责任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价值缺失与价值恢复
第三节 科技与工程伦理的深化
第九章 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文化
第一节 方法与创新
第二节 技术与工程创新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与文化
结语: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化与前瞻
一、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化
二、未来前瞻
(供稿人:赵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