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人大科哲 >> 人大科哲 >> 教学与招生 >> 学位论文 >> 正文
2008-杨骏-贵州历史性跨越的生态进路研究
  作者:人大科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5    
】【】【

杨骏    博士

指导老师:刘大椿 教授

提交日期:20086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生态性;复合生态系统;贵州;生态现代化

                                               

在生态文明兴起的背景下,中国欠发达地区要摆脱贫穷落后状况,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社会经济发展就不能走常规的、传统的发展道路,而必须是按照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转换发展进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选取贵州——中国欠发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贵州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简称SENCE系统)的分析,本文认为,在生态文明兴起的背景下,贵州正面临着“四种文明的叠加”和“两大转型的交错”。即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已经和将要到来的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转型的交错。贵州省的人均收入长期处于全国挂末位置,是全国唯一没有进入总体小康的省份,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对于贵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工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主导产业还在形成过程中,城市化尚未完全展开,在新的形势下,贵州如何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部署对接,如何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条生态现代化的进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既是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

导言,主要说明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生态性”、“复合生态系统”等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篇章结构。

1章,在对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进行检视的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的产生的原因、特点、类型及其跨越式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澄清了对跨越式发展的一些模糊认识,认为跨越式发展具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含义,是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超常规发展的统一;从类型上看,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从发展路径上看可以分为跟随型、赶超型和创新型,从范围上看可以分为技术跨越、生产力跨越、国民经济跨越和文明转型。本章还从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角度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分析。

2章,通过对生态危机、生存危机问题的简要回顾,揭示了生态现代化的必然性。通过对“生态性”这一概念的新界定和对“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运用,确立了对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社会经济进行生态性分析的基本工具。系统介绍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主要内容,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资源成本缺失”和“资源诅咒”是导致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的重要原因。

3章,通过对贵州现代化进程的简要回顾和对省情认识过程的反思,特别是对贵州SENCE系统的生态性审视,对贵州省情给出了新的归纳和判断。从区域的周边环境看,贵州是“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是珠三角的内陆浅腹地,贵州区域的经济空间指向应是融入珠三角经济圈;从资源禀赋看,贵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能源资源组合基地,是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博物馆,贵州经济系统的主导产业应是资源能源的生态化开发和新兴生态产业的培育;从自然生态看,贵州是中国最大的喀斯特石漠化重灾区,推进生态文明必须以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为基础;从经济状况看,贵州是中国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同时也是大有希望、大有潜力的可持续发展地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只能在生态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在第1章和第2章分别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进行系统检视,并运用这些理论在第3章中对贵州省情进行生态性分析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本文在随后的第4、第5章提出了贵州历史性跨越生态进路的战略构想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4章,本章提出,贵州应抓住生态文明曙光初现的机遇,通过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四化并举”,将“历时”的发展任务压缩在“共时”的发展空间中加以解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转向。为推进贵州生态现代化,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贵州的区域功能优势、资源能源优势和生物多样性优势,积极向中央申请设立“贵州喀斯特生态建设与能源资源生态化开发试验区”,搭建起一个贵州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创新平台、学术研究平台、政策制定平台、实践推进平台。本章还具体分析了试验区建设的“四大主题”: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资源能源的生态化开发、新兴生态产业培育和生态城市建设。

5章,本章提出,为增强贵州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推进生态现代化,贵州应该完善“两个支撑”、强化“四个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两个支撑”:一是改善空间环境、创造新的地理区位生态优势;二是完善制度环境、健全适应主体功能区的各项制度;“四项基础”:一是发展生态科技引领生态经济;二是壮大人才队伍增强发展能力;三是建设生态政府提高领导能力;四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

 

 

 

导言:欠发达地区生态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

0.1选题背景

0.1.1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

0.1.2 欠发达地区与生态现代化

0.1.3 贵州“历史性跨越”的现实要求

0.2 研究现状

0.3 论文框架

0.3.1 本文的几个重要概念

0.3.2 研究方法

0.3.3 主要创新点

0.3.4 论文框架

1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检视

1.1 现代化视野下的欠发达地区

1.1.1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与类型

1.1.2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特征

1.1.3 欠发达地区现代化的特点

1.2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

1.2.1 发展经济学对欠发达原因分析

1.2.2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1.3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理论

1.3.1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含义

1.3.2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类型

1.3.3 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2章 欠发达地区生态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2.1生态危机与文明的生态转向

2.1.1 从增长的极限到临界点

2.1.2 从生态危机到生存危机

2.2“生态性”与区域复合生态系统(SENCE

2.2.1 生态学蕴涵的扩展

2.2.2“生态性”:一种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2.2.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SENCE)理论

2.3 生态现代化: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进路选择

2.3.1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

2.3.2 生态经济:以生态为导向的经济

2.3.3 生态产业:生态现代化的载体

2.3.4 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先导

2.4 欠发达地区生态现代化的特殊性

2.4.1 欠发达地区的环境库兹尼茨曲线

2.4.2 欠发达地区与资源的生态开发化

2.4.3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2.4.4 欠发达地区生态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3章 贵州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3.1 贵州的基本省情及其认识

3.1.1 贵州的基本省情

3.1.2 贵州省情的历史反思与反思的历史

3.2 贵州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沿革

3.2.1 贵州现代化的历史轨迹

3.2.2 贵州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3.2.3 再看“贵州现象”

3.3 生态性视角下贵州省情的再认识

3.3.1 从系统环境看

3.3.2 从资源禀赋看

3.3.3 从自然生态看

3.3.4 从经济状况看

4章 贵州历史性跨越生态进路的战略构想

4.1 设立“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的构想

4.1.1 设立“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的意义

4.1.2“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应“四化并举”

4.2 “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构想的主要内容

4.2.1“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与喀斯特生态建设

4.2.2“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与生态产业建设

4.2.3“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与能源资源生态化开发

4.2.4“贵州生态化开发试验区”与生态城市建设

5章 贵州历史性跨越生态进路的对策建议

5.1完善贵州生态现代化的“两个支撑”

5.1.1 改善空间环境:创造新的地理区位生态优势

5.1.2 完善制度环境:健全适应主体功能区的制度

5.2强化贵州生态现代化的“四项基础”

5.2.1 发展生态科技引领生态经济

5.2.2 壮大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

5.2.3 建设生态政府提高领导能力

5.2.4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大科哲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