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220524]科哲前沿第42讲:王巍-张夏硕科史哲思想评析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5-25    
】【】【

 

 

20225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联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当代科技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在腾讯会议室线上进行。

本次讲座主讲人王巍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哲学系双聘教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匹大科学哲学暑期学院”中方主席、国际学术期刊Biology and Philosophy编委会委员。主要从事一般科学哲学(说明、定律等)、分支科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王巍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张夏硕科史哲思想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永谋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马建波副教授与王小伟副教授担任评议嘉宾。上海社科院成素梅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孟强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谭笑老师等相关专家学者与人大硕博研究生参与了此次线上讨论互动。

王巍教授主要从张夏硕简介、补充科学、整合科史哲、多元主义等四个方面做了阐述,最后还对张夏硕的思想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王巍教授首先介绍了张夏硕的相关背景。张夏硕在加州理工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于斯坦福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从2010年起在剑桥大学科史哲系任教。除此之外,王巍教授还介绍了张夏硕目前的社会兼职与所获荣誉,并梳理了国内对张夏硕思想的相关研究现状。

王巍教授在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了张夏硕的补充科学(complementary science)思想。王巍教授指出,在批判与常规科学之间时常存在张力与对峙,而张夏硕的补充科学思想则为二者的平衡与统一提供了思路:张夏硕认为,在专家常规科学中,许多知识要素被视为理所当然,许多问题也不被科学家们所重视,这就使得科史哲能够在科学无法做到的地方发力。科史哲不仅能够帮助恢复甚至创建科学范式转换中的知识损失,还能够因此鼓励社会保持开放探究的精神,并同时使专家科学学科集中从事深奥的研究。王巍教授还介绍了补充科学思想的两种方法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贡献,并提及了张夏硕动手还原案例实验的做法。接着,王巍教授说明了“补充科学”与其他科史哲纲领之间的区别:(1)科学知识社会学将科学信念的证成还原为社会原因,而补充科学则是以增强科学知识的特定方面为目的;(2)补充科学并不回避对科学内史的规范性评价,其标准在于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有用性;(3)关注具体的科学方法(methods),而非单一的、概括性的方法论(methodology);(4)研究的最终对象是自然而非科学。此外,张夏硕认为,补充科学能够帮助抛弃错误的二分法,回到外史与内史的划分。王巍教授对张夏硕的“补充科学”思想给予了极高评价,并认为它能够为科学史的研究带来重要变革。

王巍教授随后就这一点进行的细致澄清。首先,张夏硕认为做历史有助于哲学思考,并利用水银温度计诞生的案例提出了认知迭代(epistemic iteration)的概念。其次,类似于纽拉特之船,张夏硕提出了进步融贯论(progressive coherentism),并认为知识的发展始终不能够完全脱离历史已有的积累。王巍教授总结认为,历史能够帮助哲学寻找新的框架,哲学也能够帮助历史寻找更好的编史方法。我们已经逐渐从科史哲走向了科学的史哲社。

在第四部分中,王巍教授主要介绍和评析了张夏硕的积极规范认知多元主义(active normative epistemic pluralism)。这一主张旨在改进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反对科学领域一元论与还原论的基础上,鼓励积极培养多种知识体系来改进科学。王巍教授认为,认知多元主义在拒绝一元论的同时,能够避免走向“什么都行”的相对主义,但是知识体系并非越多越好,因此相较之下,互动描述认知多元主义(interactive descriptive epistemic pluralism)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整合。

整场讲座逻辑清晰,内容丰富,重点明晰,讨论精彩,展现了王巍教授对张夏硕思想的把握深度,以及对学科发展的关注。刘永谋教授就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马建波与王小伟老师就讲座内容做出了精彩评议,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王巍教授细致回应了评议嘉宾及线上与会者的提问,在重新澄清张夏硕思想与概念的同时,还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展开讨论。此次讲座按照预定议程圆满结束。

 

(供稿:人大科哲硕士生 罗琤帅)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21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