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学术信息 >> 正文
[191123]国图文津讲坛:刘大椿-两波西学东渐的艰辛与启示
  作者:ps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1-26    
】【】【

 

20191123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受邀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讲坛,开讲题为“两波西学东渐的艰辛和启示——从《西学东渐》到《师夷长技》”的学术报告。可容三百人的讲堂座无虚席,有不少听众搬着椅子坐在过道旁听,现场反响热烈。刘老师结合近期的两部新著《西学东渐》和《师夷长技》,从“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和“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若干问题”这两部分展开讲述了近400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艰辛旅程,以及对科技转型中的反思。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

 

讲座首先从西学东渐一词的溯源这一故事开始,讲述了这段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清晰地阐述了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中“两波西学东渐”所特指的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第一波西学东渐指的是从1583年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带来西方科学技术开始,在十七世纪西学备受青睐,西学东渐风生水起,但到十八世纪西学东渐被西学东源的思想取代而日渐式微。第二波西学东渐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以师夷长技为主旨,思想意识发生转变,从留学、办学、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向西方学习,终于基本实现了近现代科技转型。刘大椿教授在讲述中结合红夷大炮几何原本皇舆全图等诸多史料案例以事件的形式展开,给听众带来诸多的思考与反思。

 

关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刘老师结合两波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事件,展开了对中国近现代转型问题的思考,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

1)关于耶稣会士入华和西学东渐的影响:从耶稣会士来华的方式、中国在理念及器物等多层面的转变、以及传教士在科技转型中的作用等多角度探讨了耶稣会士对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

2)关于如何看李约瑟问题:在探讨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对的两个问题中,刘大椿教授指出15世纪中西方科技文化并没有产生交集,处在一个平行发展的状态,直到15世纪到17世纪,地理大发现绘制了全新的世界版图才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史。因此15世纪前后对中西方科技孰优孰略是很难下断语的。1718世纪,即中国的明末清初、清代中叶时期,在科学和文化方面实行自我封闭,自觉和不自觉地排斥西方科学技术,使得中国错失了科技转型的良机。

3)关于中国十七世纪科学转型的可能性: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部分进行阐述,十六世纪早期利玛窦与徐光启的交游、晚明促进西学东渐的中国士人群像、以及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促进,并结合了诸多的史料探讨了这一时期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等多方面的转变,可以说十七世纪的中国存在科技转型的可能性。但在康熙晚期西方教派中的礼仪之争,使得康熙皇帝提出了西学东源的思想,中国科技转型的可能性也就不复存在。

4)关于乾嘉学派与科学的关系;刘老师认为十八世纪的中国学界流行一种以乾嘉汉学为代表的复古式考据的学术路径。考据学固然方法严谨,成果卓著,却以文本和历史为研究对象,且主观设定“西学东源”的目标。乾嘉学派考证并恢复传统的科学体制和规范的努力造成了学术上成就卓著,实践上却没有缩短中国与西方科技的差距,反而使学习和移植西方近代科技、实现近现代科学转型的可能夭折。

5)关于师夷长技的理念与实践:回顾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从晚清到民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科技尽管还处于一个比较后进的水平,但通过近百年的师夷长技,它的整个体制和规范已经不再如原来的传统,而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实现了并轨。

总 结

 

在总结环节中,刘老师总结了中国近现代转型中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从教育、机构、学科建设、实践成果等众多维度分析了这一艰难卓绝的历史实践。这种独特的由史入哲的讲述让听众感到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整场讲座的核心思路刘老师扼要的概括为“一个问题、两个历程、三个节点、四个术语”

(1)“一个问题”是《西学东渐》和《师夷长技》中突出的关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这一问题。

(2)“两个历程”对应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晚清民国的“师夷长技”。

(3)“三个节点”是指1583年利玛窦入住中国,西学东渐的肇始;1722年康熙去世,雍乾嘉“盛事”中西学东渐被西学东源取代;1860年洋务运动标志着国人开始自觉转型。

(4)“四个术语”——“平行发展”、“西学东渐”、“西学东源”和“师夷长技”充分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中的曲折与艰辛。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刘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现场听众想要了解的问题,如对十六世纪前中西方科技对比、东学西传、中西方启蒙运动对照、西学东渐科学传播途径、地方性知识的探讨等。现场提问的听众也分别获赠刘大椿教授的新著《西学东渐》或《师夷长技》一本。本次讲座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会后还应听众要求进行了签字合影。

 

(供稿:高艺轩)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