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交叉科学系(科学技术基础论)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教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博士生大讲堂,为全体博士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着近几年日本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出现井喷现象展开,该主题是由同学们事先在几个选题中通过表决选出的,大家对诺贝尔奖的问题都十分感兴趣,事先也做了大量准备。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老师主持,出席讲座的还有哲学院滕菲博士后。
首先,周程教授介绍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必要条件,除了要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外,还必须是原创性成果。例如,2019年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有两位就是因为系外行星的发现,虽然这一发现对目前人类的生活并不能产生什么直接影响,但这一类的发现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且是原创性成果,所以获得诺贝尔奖毫无疑义。
关于目前诺贝尔奖授予的时间距离成果产出的时间为什么越来越长,周程教授做了细致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能够达到授予诺贝尔奖标准的成果太多,从而造成造成大量学者不得不排队的现象。2、很多成果需要时间去验证其是否真的有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确定其是否可以授予诺贝尔奖。3、由于每个奖项最多只能一次授予三位学者,但有些成果的发现者并不只三位,所以只能将时间后延。
除此之外,周程教授详细讨论了为什么近几年日本获奖人数会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一现象。分析获奖者所在大学可以看出,他们基本都来自于日本的顶级一流公立大学,绝大多数出生于二战结束前。周程教授认为日本新世纪高产诺贝尔科学奖与战后的教育改革关系甚大,日本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深受导师热衷科研的影响,同时也得益于研发经费的持续增长,并预测今后日本这一井喷现象将难以持续,会回归一个正常状态。
在讲座结束后,周程教授特地预留了时间与大家进行交流。滕菲博士后首先提问:日本的本土文化还能否给其当代的发展带来动力?同学们也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周程教授请教,例如有同学提问:除了战争这一特殊情况,是否会有温和的改革也能造成类似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在1949年以后也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为什么在时间上更早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周程教授针对上述问题都做了一一解答,并与大家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整个讲座过程周程教授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激情洋溢地介绍了同学们所关心的诺贝尔奖若干问题,并表示今后有机会愿意继续给大家深入介绍诺贝尔奖。
(供稿:孔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