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网 >> 人大科哲 >> 学界交流 >> 著作出版 >> 正文
刘永谋著《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2    
】【】【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刘永谋著的《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于200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获得2007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同题论文为基础,扩充、修订而成。它坚持现代“总体性”思维方式审视福柯哲学,力图以主体问题为线索全面把握福柯哲学的演进理路和精神实质。

 

作者的话

无疑,福柯是二战之后哲学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以其人其思惊世骇俗之另类——这本身就是一桩很出人意料的事情。

福柯其人之乖张,用乔姆斯基的话来说,他好象不是人,而是属于其他的什么物种。作为一个同性恋者、性滥交者、吸毒者、曾经的精神病患者和可能有自杀倾向的人,福柯之离经叛道令人瞠目结舌。然而,他少年得志,四十出头就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登上了学术殿堂的最高峰。终其一生,他对名利和权势的追逐鲜有失败,以其离经叛道却获得了极大的社会认同,这更让人瞠目结舌。遥想6070年代,“五月风暴”惊天动地,反战运动、性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绿色和平运动、女权运动方兴未艾,西方社会一片革新之音,法国文化之崇尚自由、宽容和个性更是令人神往,或许这才成就了福柯,成就了现代文明个体解放之奇迹。

福柯思想之怪异,主题之冷僻,方法之奇特,几乎令人眩晕。他坚信只有在黑暗之处才可见人性之真实,将目光投向精神病院、医院、军营和监狱这些容易被遗忘的场所,研究疯癫、罪犯、疾病、性经验这些被传统哲学所忽略的内容。独特之进路造就了惊人之论。比如,他以为“不正常的人”也许更正常,因为他们更接近本真的人;他以为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监视社会”、“监狱社会”,人人都身处知识-权力之奴役之下,却毫无知觉,甚至沾沾自喜;他以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不仅没有解放人,相反本质上不过是对个体的控制和剥夺。凡此种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这般惊人之论却在严肃的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反响和共鸣。怪诞却不肤浅,惊人却不无聊,这或许是福柯死后,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并越出哲学界扩展到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和法学等诸多领域的原因。

80年代末90年代初,福柯思想开始传入中国,迅速掀起了延续至今的研究热潮。尤其在文艺理论、文化研究和性学研究领域,福柯更是成为众人追捧的焦点。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理论登峰造极、道学家连绵不绝的国度,福柯竟然引起了如此多之共鸣,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有深意的现象。或许,福柯哲学触动了国人灵魂深处某根反智、非理性和无政府主义的神经,撩拨起琴棋书画、梅妻鹤子之类唯美、自恋和返古的士大夫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福柯哲学有两个目标:真相与解放。所谓真相是指现代人生存的真实境遇,福柯的结论是现代个体被知识-权力所彻底地、全面地奴役着。所谓解放是指个体如何从这种悲惨境遇中解脱出来,福柯的方案有两个: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对于真相,他挖掘得相当深刻和富有成果,从知识、权力和伦理三条轴线对现代文明进行了反传统的全新理解,发人深省、振聋发聩。对于解放,他却虎头蛇尾,走不出“批判有力、出路彷徨”的后现代主义哲人的一般命运。

好奇促动真相之发掘,自由激发解放之求索,哲人之思大多如是。福柯的特出之处在于选择“主体”作为其致思的突破口和线索。在他看来,正是主体造成了现时代的所有困境,既包括思想混乱、实践混乱,也包括现代个体的悲惨境遇;现代知识是一种主体知识,现代权力是一种知识-权力,现代伦理是一种主体伦理。因而,他要奋起解构主体,坚持没有普遍性、实在性和一致性的主体。

从主体解构之逻辑来透视福柯哲学,知识考古学包含了一种反主体的认识论,谱系学创新了一种反主体的微观权力分析方法,“知识型”理论是对主体观念的历史批判,福柯关于疯癫、罪犯、疾病、性经验等主题的一系列经验研究都可以归结为“把人变成主体”的过程(换言之,现代标准人的“生产过程”),而局部斗争、生存美学都是在反抗主体标准,试图切断主体经由知识-权力对现代个体的齐一化改造链条。

福柯高呼“人之死”,一是要消解现代主体观念,重新架构知识空间;二是消解主体标准型塑的现代人,重新创造生活风格(style)。然而,主体如若真的“死去”?生人、人生与思将归之于何处?福柯是精英中的精英,他有能力选择用审美赋予其人生以意义。然而,对于芸芸大众而言,生存美学太过阳春白雪,难以企及。事实上,福柯自己的生存美学实践也沾染了虚无、堕落和死亡的腐朽气息。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主体文明,现代文明有压制性的一面。然而,文明避免不了是一种修剪——要么文明地活着,裁除人性的不文明之处;要么野蛮地活着,返回史前的伊甸园。与其说疯狂是一种自由,毋宁说是另一种不自由。人生是囚笼,才有生人之意义;没有囚禁,就没有人生,只有无。更何况,相比于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难道没有进步之处吗?肯定有。时至今日,主体之进步能力并未完全耗尽。或许,应该重构主体而不是抛弃主体。这些话,似乎应当说给福柯而不是读者去听。

 

 

 

目 录

作者的话

引言

第一章 福柯其人其文

第一节 生平、生活与著作

一 福柯生平

二 福柯其人

三 福柯其文

第二节 思想概貌

一 思想渊源

二 思想鸟瞰:分期、惊人之论、定位和风格

 

第二章 主体迷信:一切问题的根源

第一节 主体迷信是主体哲学困境的根源

一 主体哲学的主体迷信

二 主体迷信导致了主体哲学的混乱

第二节 主体迷信是现代实践困境的根源

一 现代实践观的主体迷信

二 主体迷信导致了人被奴役

 

第三章 考古学:解构主体的认识论基础

第一节 作为话语分析理论的考古学

一 陈述和话语

二 话语形成分析

三 陈述描述

四 考古学话语理论的后结构主义特征

第二节 作为反主体认识论的考古学

一 考古学对科学史、科学认识论的改造

二 考古学是一种反主体认识论

三 考古学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第四章 谱系学:解构主体的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 作为反主体方法论的谱系学

一 谱系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二 谱系学是一种反主体方法论

三 反主体的微观权力分析方法

第二节 知识权力分析方法

一 现代社会知识权力的“共生”关系

二 “真理制度”是知识权力制度化、实践化的产物

三 现代社会真理与知识的权力斗争

四 反主体权力分析方法的片面性与矛盾性

 

第五章 “主体之死”:对主体的历史批判

第一节 历史批判的前提:主体是一种历史性观念

一 没有实在的、一致的和普遍的主体

二 主体是历史性观念

三 福柯反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

第二节 主体的历史:主体的生与死

一 思想史的历程:知识型及其断裂

二 主体的历程:主体的诞生与消亡

三 福柯与库恩:后结构主义思想史的缺陷和意义

 

第六章 现代人的真相和消解:对主体的社会批判

第一节 现代人:知识权力奴役的产物

一 福柯反总体化现代人研究的创新

二 福柯笔下的现代人

三 现代人是知识权力对人彻底奴役的产物

第二节 现代人的“生产”过程:区分、规训和主体化

一 “生产”现代人的三种方式

二 区分:找出不合乎标准的人

三 规训:改造不合乎标准的人

四 主体化:现代个体的“自我教育”

第三节 福柯的解放方案: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

一 局部斗争:反规训

二 现代生存美学:反主体化

三 福柯美学解放方案的困惑

 

第七章 结语:不能全盘否定主体

一 福柯解构主体的理论价值

二 福柯解构主体的解放意义

三 我们还需要主体吗?

四 福柯会如何看待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一福柯生平与著作年表

二福柯主要著作提要

三部分中文研究资料导读

后记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 2010-2017 www.pstru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6924号;京公网备110108007581